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一)中国茶艺美学的形成发展

来源: 网络 |   查看: 27870次

 

群芳满园春意艳,寻幽探胜更适闲。
  又是春回大地、美不胜收的时节,我们再一次来到日本,与爱好中国的朋友们交流,感到非常高兴。去年我讲课的题目是“儒释道与中国道精神”,那是棚桥先生的“命题作文”。今年呢,给我的要求非常宽松,随便谈点什么。但是,这种“自由谈”更不好完成。海阔天空,范围太大;信口开河,言不及义。考虑再三,还是谈谈“中国艺的美学品格”。为什么呢?中国艺存在着“思”与“行”的两个层面。“思”需要理念;“行”需要美感。我在《中国韵》一书中提出:中国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一是哲理为先”,“二是审美为重”,正好去年谈的是前者,今年就谈谈后者。我想讲五个问题:
  
  第一、中国艺美学的形成发展
  追根溯源,穷根究底,是了解事物本原的方法。要理解中国艺美学,首先就要从其形成和发展谈起。中国艺美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
  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形成艺,并且具有美学的品格,应该是在品之时。虽然这一源头目前还没有完备的史料,不过,起码在晋代就已经初露端倪。晋代杜育的《赋》,陆羽《经》是将其作为古代咏文学作品录存的,却因其以俳赋形式和典雅、清新、流畅的语言,写出在秋日率同好友结伴入山采、制和品茗的优美意境,也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这篇赋被人们经常引用,不妨再重读一遍: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草,弥谷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偶结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这篇赋最值得关注的,是“水则岷方之注”后面几句。它的大意是:由岷江清流中汲取清新的活水烹,煮开泉水。将钟山灵秀气、承霄降甘露的茗粉末,置於产自东方的陶器精品中,加以调制成汤。等汤调妥后,效法大雅公刘以匏瓜瓢酌酒般,用瓠分饷友。汤中颗粒较粗的末下沉,较细的末精华浮在瓢面。匏面光彩如白皑皑的积雪,明亮如春熙阳光。
  任何一篇作品,人们都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而杜育的《赋》,在我们眼里无疑是一幅绝妙的山品茗图,充满着相当完整的品茗艺术要素,也充满着艺美学的意韵。在这篇赋里,有自然风光的品茗环境:秋天,四川山临流;有品茗的好对象:佳友;有绝佳的茗:“奇产所钟”;有极好的水品:岷江中之清流;有绝好的具:产自东方的陶器精品;有优雅的冲泡方法:“取式公刘”。整个品茗过程,真可以说是:美伦美奂,美不胜收。这与此前资料记载的的药用、食用,成为了两种鲜明的分野。杜育出生的年代虽然难以确定,但他遇难于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则是无疑的。也就是说,起码1700年前,中国艺美学就开始萌发。
  当然,中国艺美学形成,还是在唐代。因为具有“大唐雄风”的时代,中国文化才真正定型。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艺美学,此前虽有所表现,但很难说有系统的体系。对于中国文化定型于唐代,我在十年前撰写出版的《中国文化流变简史》一书就有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唐代以来,艺的审美取向进一步凸现和丰富。各朝各代的书、诗、词、曲、书法、绘画、器物、建筑,都成为艺美学的载体,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即强调具有审美因素的境之美、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所谓“境之美”,就是追求幽雅的意境,必须处于一种富有诗意的环境。如“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皮日休句),“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器”(白居易句),“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元稹句),“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郑愚句),都描绘了一种难以与人道的美境。陆羽《经》虽然设置了二十四种繁琐的器具,但又说在野寺山园、松间石上这些幽野之处饮时可以省略,同样可以得到道的真谛。所谓“味之美”,就是“啜苦咽甘”的美妙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选择叶品种,对的种植、采摘、制备等都有特殊的要求,煎煮的技巧更是至关重要,才能使的美味达到最佳状态。“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刘禹锡句),“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温庭筠句),“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皎然句)。诗人们以传诵千古的佳句,使阵阵香飘散至今。所谓“器之美”,是指的美色,需要有相应的器具,才能衬托得更加诱人。唐代陆羽《经》就记录了采、制工具十五种,加工、煎饮用具二十四种。唐诗中以具为吟咏对象的佳作也不少,如皮日休和陆龟蒙唱和的《中杂咏》各有十首。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掘出的全套具,因原是皇家用品,不仅制做精美,材质也十分昂贵。这批具呈现出的豪华之美,成为一个时代气象的代表。在唐以后,对具创新、崇尚,对具美感追求,不断放射出奇异的光彩。所谓“饮之美”,是指饮过程包含的美。古人的饮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行为艺术”。无论是备、备器,还是烧水、投,无论是激搅、育华,还是闻香、品味,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美的追求,美的享受,都具有隽永的魅力。特别是唐人吕温记述的三月三时把原有的“曲水流觞”活动,“议以酌而代焉”,“微文觉清思”,更是潇洒自如地发掘出的深层次美。
  以上所述“四美”,虽是各个时代的共同追求,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各自的个性和特色。唐代陆羽《经》谈到品者“宜精行俭德之人”,追求人格美和朴拙美,所以,在艺方面展示出一种空灵的、超然脱俗的美学境界。宋代斗风气盛行,其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斗,二是行令,三是百戏,形成千姿百态、名目繁多、各具特色的技艺。因此,讲究技艺之美,成为一时之胜。明代,贵为王爷的朱权失意后不得不寄情田园山水,著《谱》以自适,却又胸怀“开千古茗饮之宗”的志向,其在艺美中所寻求的是慰藉壮志难酬的心灵。这种心态,构成了明代流行一时的以超然物外为审美取向的艺美学。清代,以市民为主体消费群体的馆大盛,在世俗的喧闹和大众的推动下,以俗趣为体现的审美取向又使艺美学实现着转型。而在近现代,由于时代的风雷激荡,除极少数文人崇尚旧时的美学取向,艺更多的流向于崇实。近2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转型,中国艺美学中原有的积极、健康的审美取向得到弘扬,艺美学走向多元化,也为世界各地所关注。这些,大体是中国艺美学发生发展的主线和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