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宋古茶山
终年云蒸雾罩的勐宋古茶山,犹如披着青绿纱巾的侵尼仙子,若隐若现,在新世纪
朝阳照映下,终于露出了清雅迷人的风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生活。位于勐海县东部
绵延崇山中的勐宋古茶山茶树资源,是20世纪末才被外界重新发现、加以利用的,这里
勐宋乡东与景洪接壤.南连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连勐阿。乡政府驻地曼迈
距勐海县城23公里,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 219米,最低海拔870米,属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C。,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茶树
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43个村民小组,是西双版纳历史悠久的
古茶区之一,拥有茶园面积3.3万亩,古茶园3 800亩。2004年,全乡茶园采摘面积2.4
万多亩,干毛茶总产量近千吨。
勐宋古茶山古茶园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大安村委会下大安寨,三迈村委会南本老寨,曼垒村委会纳卡寨,坝檬村委会保塘旧寨。据古茶树资源普查统计,勐宋古茶山拥有古茶园3 800亩。古茶树资源较大的下大安布朗族寨,有茶园面积l 300亩,分布于茂盛的
杂木林中,密度为147株/亩,树龄在100—300年之间,树型小乔木,茶园中代表性植被
有野板栗、测红毛树、染饭花等。保塘新、老两寨古老茶园连成一片,面积约l 050亩,
古茶树树龄500~’700年之间,分布密度为125株/亩;古茶树大都寄生苔藓、地衣、石斛等林阴植物。许多古茶树老态龙钟。土壤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倒皮椿、红毛树、洗碗叶、飞机草等。南本老寨古老茶园面积800亩,茶树分布密度为202株/亩,属于密度比较大的古茶园.茶园土壤为红壤。纳卡拉祜族寨古老茶园面积600亩,树龄在200~400年之
间,茶树分布密度l 14株/亩。茶园土壤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树、红毛树、染饭
花、飞机草等。主要加工晒青、烘青茶,所产竹筒茶品质佳,声名远扬。
代表性植株有:下大安大茶树2号,海拔l 563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3.7米,基部围100厘米;保塘茶王树4号,海拔l 723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9.2米.树幅7.’7x6.8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200厘米,最大干围130厘米,树龄约700年。古茶树叶形卵彤,叶片着生状上斜,叶齿中等密锐,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平展,叶面微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脉ll对,芽叶色泽翠绿,茸毛多。保塘古茶树6号,海拔1 719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19l厘米,树高4.9米,树幅2.5x3.1米。长势强。分枝中,叶形、叶片状、叶色、叶缘、叶身等状态与保塘4号相同。南本茶树2号,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110厘米,树高4.4米,树幅4.1x3.6米.长势强,分枝巾。纳卡茶树3号,海拔1 67l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123厘米.树高4.1米,树幅4.’7x3.65米,长势较弱,分枝巾。上述代表性古茶树均为普洱茶种((]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勐海县古茶区除上述古茶山外,在勐满、勐往等乡镇也有小面积分布。分布情况为:
勐往乡古老茶园集中分布在勐往村委会曼糯大寨、曼糯上寨和曼允村委会曼糯中寨。三
寨古茶园连在一起,面积2 000亩,树龄100~200年之间。茶园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茶
树密度为117株/亩。
勐阿镇推广低产茶改造技术较普及,嘎赛委会城子寨有新老茶树种茶园774亩,茶园中
茶树较多。茶园生态环好:城子村古老茶园面3 000亩,树龄在100-150年之间。茶园土壤砖红壤性红壤.茶树密290株/亩。
打洛镇有古茶园资594亩.仅分布在曼夕村委会老曼夕村的风景林中,基本连片,密度为98株/亩,海拔为l 600米
土壤为黄棕壤,生态好。树型乔木,2人多高,枝干灰白。基围在0.32~2.06米之间。
勐满镇仅在关双村寨有古茶园380亩,分布在寨子山坡地带的风景林中,基本连片,
密度为93株/亩,古茶树基围在37~88厘米之间。海拔l300米,土壤为暗棕壤,生态良好,古茶树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枝干灰白,有较多苔藓地衣附。
勐海镇的古茶树资源原来比较多,后经低改,现仅存曼搞自然保护区和勐翁村委会曼裴村尚存为数不多的古茶园,面积约250亩,茶园密度为109株/亩,树龄在100~200年之间。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不采摘、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