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洞庭碧螺春品质的ABC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336次

洞庭(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中仙子”,跻身中国十大名行列。那么,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品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A太湖小气候

许多人一定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一望无际的园里,长着一垄垄青翠欲滴的树,犹如一道道绿色的屏风,让人眼目清凉、心旷神怡。记者也想为地产碧螺春拍摄这样一张经典照片,可跑遍了东西山区都未能如愿。苏州市业协会理事、高级农艺师章无畏笑着告诉记者,那样的环境下长出的叶,就不是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了!

章无畏说:“洞庭(山)碧螺春自古以来一直采用的是林果间作的种植模式,这也是决定碧螺春品质的重要原因。”太湖洞庭山林木密布,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中下坡、山坞种植着杨梅、枇杷、板栗、柑橘、银杏等十多种果树,果树覆盖率25%到35%,这里也是碧螺春的主要栽培区,树就生长在这些果树下,一棵棵浓荫如伞的果树为树遮荫蔽日;树和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吸果香,花熏味,天长日久便形成了碧螺春独特的花果香味。碧螺春的这种林果复合间作模式,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章无畏说,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工业产品只要使用同样的原料、按照同样标准,不管何地、何人都能生产出同样的产品。而农产品即使使用同样的原料、按同样的标准、由同一个人生产,离开特定的环境生产出的产品是不完全相同的。洞庭(山)碧螺春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一个最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产地”,也就是说,国家只对产自洞庭山的碧螺春实行原产地保护。

洞庭(山)碧螺春特有的品质正是由太湖地区特有的土壤、气温、雨量、植被等小气候环境决定的。碧螺春原产地的洞庭东西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丰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15.9℃。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西山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岛,受太湖水体的调节和东南季风的影响,这里终年空气湿润,云雾弥漫,十分适宜树和果树的生长。

洞庭山碧螺春采用的是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这是最适宜制作碧螺春的品种。碧螺春在这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期影响下,鲜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叶质柔软,内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生化成分。中国农科院研究所对其进行检测:碧螺春一芽二叶鲜叶成分中的氨基酸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绿,因而制成的绿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被誉为中珍品。

B采制工艺

“条索纤细、茸毛披覆、卷曲如螺、银绿隐翠”是碧螺春特有的外形特征,这也是决定碧螺春品质的一大原因。

洞庭(山)碧螺春的这一外观特征是由其特有的采摘和炒制工艺决定的。碧螺春采摘的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通常是春分后开采,谷雨前结束,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品质最为名贵,采摘仅选一芽一叶的初展嫩叶(俗称一旗一枪),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基本一致。嫩芽叶背后有茸毛,新鲜时肉眼看不见,制成后才显露,这是碧螺春最大的特色。制作500克特级碧螺春约需6万个左右的嫩头,为全国名之最。制作特级碧螺春不仅要求嫩芽幼嫩,还要大小、长短整齐匀称,嫩芽叶长约1.6-2.5厘米。因此,炒制前必须对采摘下的每一个嫩芽逐个挑拣,清除杂质,去掉大片、鱼片。

碧螺春是当天采摘,当天炒制的,炒制沿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炒王”施跃文说,炒制一锅碧螺春约需35至40分钟,要经过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道工艺,炒制过程全凭炒手的一双手,炒时要手不离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样炒出来的碧螺春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碧螺春在民间有“工艺”、“功夫”之称。

碧螺春的“搓团”工艺是绿中首创的,也是形成碧螺春茸毛披覆外观特征的原因。在经过杀青、揉捻工序后,炒手开始搓团,从锅中抓起一把把叶,在手中反反复复搓团,直到将嫩芽搓成一粒粒螺蛳状,像蜜蜂的腿,这时的碧螺春满身披着白色的茸毛。

C后期加工

有人把包在报纸里的碧螺春新得意地向朋友炫耀:这是东山农刚刚现采现炒的,绝对正宗!章无畏摇头说:“这些碧螺春只能说明是原产地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章无畏说,农做的叶水分含量偏高,不利于叶的保管,时间一长容易变黄,这会影响叶的香味、滋味,降低叶的品质;而且农做的叶容易混等混级。

许多人认为碧螺春采得越早越名贵,还有人以为叶越嫩肯定是特级。章无畏说,这些观点都是不准确的,碧螺春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国家标准对洞庭(山)碧螺春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感官品质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感官指标包括外形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而理化指标主要有水分、粗纤维等。

色香味是碧螺春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与包装、密封、储存等后期处理有着重要关系。同样的碧螺春,后期如何处理效果完全不一样。比如叶水分过高,叶就容易变黄;包装密封不够,空气中的氧气就会进入与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叶的品质。

近年,已有一些叶经销企业开始重视碧螺春的后期加工,他们对每一批鲜叶都严格挑拣,剔除外形特征不符、香气滋味不纯的,然后由企业评员进行审评,按国家标准分等分级;炒制后的干要复烘,水分控制在7%左右,再用真空密封包装放在5℃左右的保鲜库内保管,保证了碧螺春的品质特征。

“碧螺春”的由来

康熙赐名“碧螺春”

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苏州,在地方官的陪同下乘船到东山视察,江苏巡抚宋荦用东山特产“吓煞人香”招待皇上。康熙皇帝接过杯,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只见银色茸毛的细芽慢慢沉入杯中,渐渐舒展,呷了一口,觉得清香中带甜味,提神生津,连声说:“好!好!”接着问道:“此产自哪里?叫什么名字?”宋荦连忙回答说:“此最初产自洞庭东山碧螺峰下,名叫‘吓煞人香’。”康熙皇帝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好名字知道一大串,可从没听说过这么个古怪的名,便追问道:“吓煞人香!这是什么意思?”宋荦解释说:“这是吴地方言,意思是说此香味很浓,香得吓死人。”康熙皇帝一听连连摇头,说:“此名粗俗不雅。”于是,要随行官员起个好听的名。官员们叽哩咕噜,凑了一大堆,康熙皇帝一个都不满意。此时,宋荦接过话题:“还是请皇上赐名吧!”康熙皇帝想了一会,说道:“朕起名为‘碧螺春’。”并解释说:“此最早产于碧螺峰下,地名是不可少的;古人常有用‘春’命名好的习惯,因此题名‘碧螺春’。”众人听了,连声拍手称好。

从此,“碧螺春”作为名叫响了开来,一直叫到现在。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