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浪漫红茶 绝代芳华

来源: 网络 |   查看: 25499次

简述

  有一种,处处和绿不同,颜色是红黑色;性是温和;口感是香醇;汤也是红橙色的。这种和绿“对立”的,就是红。营养专家们说,“火”性体质的人宜喝绿,“寒”性体质的人宜喝红。虽然和绿表现出那么多不同,但是红却是在绿的基础上经发酵制成的。在我国6大基本类中,绿是不发酵,红则是全发酵,红的命名也是因为叶色泽和冲泡汤以红色为主调。我国红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既有中国特有红,也产红碎,其中安徽祁门所产的祁门红最为著名。

  红与绿不同,绿随着时间会失去味道,而红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而保持不变,这样就能适应长途运输。这也许是红传到西方的原因之一。目前红的出口量占我国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Part1 中国红 源远流长

  红的起源及传播

  红在国际叶市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世界红均起源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星村镇桐木村。

  16世纪武夷山一带发明了小种红,最正宗的产于桐木村,称为“正山小种”,“正山”是“高山地区”之意。当时还有“外山小种”,指的是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仿照正山品种生产的小种红,这些仿制品也被统称为“人工小种”。现在人工小种红早被市场淘汰,唯有正山小种存留下来。

  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福建漳州的月港(今龙海海澄镇)是对外进出口极为发达的口岸,是当时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中心。正山小种红被当时参与叶海上运输的闽南商带出了深山古村,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就是正山小种。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此时世界其他红均未诞生。1650年以前,正山小种红的经贸权几乎完全被荷兰人垄断,但英国东印度公司觊觎中国武夷叶市场,于荷兰人发生摩擦,终于在1652年至1654年两国兵戎相见,爆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年又爆发了第二次英荷之战,两次战争均以英国获胜告终。英国人渐渐垄断叶贸易,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从此,英国政府由厦门收购武夷,大量将正山小种输入欧洲市场。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带去的红,就是中国正山小种。这位英国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泡一杯正山小种,因此正山小种成为珍品。随后,安妮女王提倡以代酒,将引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红作为当时的奢侈品,在成为“下午”主角的同时,也逐渐演化出一种“下午”文化形态。

  (英国 二战时期女性贵族 下午

  小种红流传到闽东各县,演化创新形成工夫,其工艺成形年代大概为道光末至咸丰间(1850—1861年)。正山小种的加工工艺是鲜叶加工复杂,毛加工简单,而工夫红则相反,简化了鲜叶加工,对毛加工大下工夫,因此称为工夫红。工夫红在福建经历史淘汰最终形成三大闽红工夫,包括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19世纪闽红工夫崛起,深得国外叶市场的欢迎,红利润十分可观。同一时期,工夫工艺流传到安徽,形成而今著名的祁门工夫红,我国其他南方区也积极生产工夫红,形成了多种工夫红并存,争奇斗艳的局面。

  红技术的泄密

  正山小种繁荣到18世纪初叶,大批的传教士及贸易商追根溯源来到“正山小种”红的原产地——桐木,进行考察及传教,并根据桐木原住民方言称“正山小种”为乌的这一语音,将原来的武夷谐音〈BOHEA〉改为BLACK TEA,取乌者黑色之意。(现桐木原住民仍称红为乌),由于他们的到来也从此揭开了武夷山保护区桐木物种基因库神秘的面纱。

  中国正山小种红在欧洲大行其道后,世界对武夷的需求大增,19世纪红生产由福建扩散至南方各产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世界红需求。当时为购置中国红,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1834年,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垄断贸易权,东印度公司同时丧失了叶进口垄断权,自行生产叶便成了这个贸易巨头的主要目标。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有树生长的印度,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一方面派人培养印度当地幼苗,另一方面派人到中国收集种子、树苗秘密带到印度种植。东印度公司对华派遣的“间谍”是英国植物学家福钧。他在武夷山其间,不仅打听到一些道的秘密,还了解到了使绿变成红的过程。福钧在离开中国时,将武夷山偷来的树种子放入一个用特殊玻璃制成的便携式保温箱里,登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在航海过程中,树种子发了芽。船到了加尔各答,这些苗就交到了其雇主东印度公司的手上。福钧还雇佣了8名中国工到印度,透过这些人的帮忙,东印度公司最终完全掌握了制作红的秘方。

  从中国引种的树虽然获得成功,但是印度试制红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成功地改植了印度土生树。几年后东印度公司完全掌握了种和制的知识和技术,从此印度的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世界的叶市场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