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修水宁红茶| 宁红茶庄的经营管理|宁红茶的发展

来源: 网络 |   查看: 31514次

三、宁红庄的经营管理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实行的“马互市”贸易政策,促使封建统治者形成了国家对叶的一整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法则。清代延袭了明代的叶政策。明代对不同等次的叶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一是官,储边易马;二是商,给引征课;三是贡,则上用也。宁红金毫被定为官,宁红太子被定为贡,宁红工夫被定为商。官和贡被官方垄断,民间不得染指经营,如有冒犯,货尽没收,人即正法。曾经有一冒犯者携240斤宁红走私,被斩首。有诗记曰“宁红香茗重,生命疾不染。”因此,民间的宁红经营管理是指对宁红工夫的经营管理。
  经营宁红庄总管叫老板,或称经理。下设:
  看庄:验收叶质量,选择具有丰富制经验的人担任。
  司秤:掌秤称的人。商为牟暴利,一般使用大秤。正秤每斤16两,秤每斤18两或麻秤每斤20两。
  会计:亦称帐房。负责管理庄会计事务。设有毛帐一人,分类帐若干人,事务帐一人,内厂帐一人,管理内外购销帐目。
  大老倌:主管业务联系,经济往来,人事安排等。
  二老倌:主管叶制作,工出勤,工资核定等。
  三老倌:主管工的病事假、医疗、福利、劳动纪律、解聘等。
  武宁县城的绝大多数人庄,尤其是一些资本较大的老字号庄,都是经营出口的箱子。只有一两家资本小的才经营内销的篓子。箱子价高利大,一般每箱可卖十七、八块银圆。价最高时是民国4年(乙卯,1915年),每箱可卖到50块银圆。而篓子每篓(100斤装)只能卖到60块银圆左右。
  武宁箱子的经销,主要是通过上海栈售给外商。距武宁较近的九江市行不少,但武宁箱子经营基本上不与他们发生业务关系,其主要原因:一是九江栈拿汇比息(利息)比上海栈高;二是上海的销路比九江广,可以寻求好价格。因此,武宁的箱子都是直运上海栈。“宁红”声誉很高,很受外商欢迎,上海栈也乐意与武宁商做生意。武宁的一些老字号行老板每年春节后即赴上海栈洽谈叶订货合同。订货协议达成后,履行拿汇手续。拿汇要经上海商务处监证,并由栈宴请招待。老字号的大庄从上海拿汇回县后,县内那些二等到庄(他们不能从上海拿到汇)向几家大庄领汇。拿汇和领汇有期限要求,超期付比息(即翻番利息),比息逾期还要戴帽子,比如拿汇100块钱,超过预定一个月的在原有比息基数上加10%,超过两个月的增加20%,有的利息翻几番。所以,庄最怕欠比息,遇上行情不好,舍血本也要把汇款还清。当年做生意,无论资本大小的庄,其经费主要是靠拿汇经营。还有一种是合股经营,获利后按股分红。民国4年以后,商人入股不少。
  南浔铁路未通车前,武宁的叶全靠水运。先用木帆船由修河运至湖口,转大轮船运至上海栈,南浔铁路通车后,船运到涂家埠由火车运九江再上大轮运至上海,缩短了运程和时间。叶运送,有时庄派人押运,有时委托同伙人转交栈,事后再去结帐。双方都守信用。叶存放上海栈要交纳租金,租金不是按房屋面积计算,而是按箱计数收租。
  篓子的销售,主要靠庄自找销路。销路主要有:一是九江行,但数量不多;二是通过上海栈销售;三是自找销路,一般运往河南等地销售。
  叶市场竞争历来都很激烈。俗语云:“叶两头尖,三天两发癫”。因此,在激烈的商战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讲信用,讲交情,重质量,这是商经营管理之要诀。
  
  四、宁红的发展
  
  (一)宁红创优
  宁红发明后,历代业经营者钻研出许多名优产品。光绪17年(1891年),罗坤化(漫江乡大源村人,有“大王”、“工祖师”之誉)在漫江渡市半条街开的“厚生隆”行所产制的白字号宁红100箱(每箱50斤)在汉口以每箱价白银100两售给俄商,时俄国皇太子在汉游历,见坤化所制红,大加赞赏,遂送了“盖中华,价高天下”的嵌金长方形匾额一块(俄文,今该匾不存),“太子”由此得名。
  清宣统二年(1908年)和民国4年(1915年),郭敏生、郭仪庭在漫江乡洞下经营的“义泰祥”庄所产宁红,两次在南洋劝业赛会上陈列,两次都被国家奖给最优等文凭。
  民国22年(1933年),修水白鹇坑叶改良场冯绍裘主持制成的改良红,色、味超过祁红和印(指印度、印尼)、锡(指锡兰,今斯里兰卡)

民国29年(1940年)修水叶产销合作联社第一精制厂(址漫江)产制的“奇奇”牌宁红及第五精制厂产制的“白露芽”牌宁红均评得100分满分,获国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江西办事处和中国叶公司等单位的嘉奖,并在香港等口岸享有“宁红不到庄,叶不开箱”的崇高信誉。
  建国初期,红产区多采用脚踩日晒,品质低劣,也不卫生。1953年起,在“宁红”、“浮红”区成立叶技术改进队,推行室内发酵,烘焙干燥,废除太阳晒,从而消除叶的花青和日晒味,提高了品质(11)?。经过1954—1956年的“改”,1958年,试站研制出高级宁红——“山谷红”送国务院作礼品。1959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修水厂特制67斤超级宁红工夫,向庐山会议献礼,获得了中央领导的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产于著名的宁红发源地修水漫江的“宁红金毫”,是工夫红中的珍品,1985年获江西省名称号,1989年获国优产品,银质奖。远销德国等地,颇受青睐,其品质风格,味浓醇厚,汤红艳明亮,杯边有明显的金圈,叶底匀嫩红亮,干条紧细、油润匀净,香气馥郁持久,是江西名中红的极品(12)?。
  
  (二)宁红的盛衰
  清光绪18至20年(1892—1894年)为宁红出口的鼎盛时期,每年输出额达30万箱之多(末副产均不在内,每箱平均61.44斤)。光绪30年间每年输出红约19万余箱(每箱平均50余斤),花香(即红末)约20余万包(每包100斤)。民国22年(1933年),修水产8万担,武宁产1万2千担,铜鼓产1万零2百担。
  清末民初,武宁县城有庄“黄厚生”、“石连顺”、“益丰”、刘乾泰4家/民国4年,叶价高,大大刺激商经营叶的积极性,一时庄大增,至民国16年发展到了17家。此时,为武宁产的鼎盛时期。民国17年精度制红达18700箱,重93。5万斤。民国25年全县园面积爱4万亩,年产叶1.2万担。武宁主要庄的基本情况是:
  1.黄厚生庄。老板黄霞村,武宁人。庄设老县城古艾镇西门黄家祠。居县城庄之首,有工321人。
  2.石连盛庄。老板石福臻,武宁人。庄设古艾镇东门自己家中,系我县四家老字号之一,生产规模仅次于黄厚生庄。
  3.益丰庄。老板邱益丰,武宁麻源人。庄设古艾镇邱祠,属武宁庄老字号之一。
  4.刘乾泰庄。老板刘安阳,武宁杨浦里人。庄设古艾镇西门城郊,属早期武宁四家庄老字号之一。
  5.升太隆庄。老板沈墨园,福建人。庄设古艾镇大南门天后宫。民国五年设立,是较早的庄之一。
  6.裕兴祥庄。老板杨子江,九江人。庄设古艾镇东门陈家祠,是民国5年开的业。
  7.石预太庄。老板石惠和,武宁人。庄设古艾镇西门石家祠。民国5年开业。
  8.武夷春庄。老板李茂谷,武宁人。庄设古艾镇肖家祠,亦是设立较早的庄之一。 9.公盛昌庄。老板汪寿人,武宁人。庄设古艾镇汪家祠。该庄按照资本和生产规模,在武宁17家庄中属二等商号,北伐胜利后发展到200多人,年产量在千箱以上,产品多标名“宁红——贡芽”等。
  10.振太祥庄。老板吴振庭,武宁人。庄设古艾镇谢家祠,专营篓子,以后也做箱子
  11.振兴祥庄。老板唐宝文,高安人。庄设古艾镇西门三爷殿,经营篓子为主。唐自开业以来由于资本少,主要靠向当地大庄拿汇做生意。先是专营篓子在国内销售,以后兼营少量的箱子。抗日战争期间,唐经营竟意外获得一笔10万元的巨款。唐的这笔横财,经东敲西诈,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所剩无几。抗日战争胜利后,振兴祥业复业后,由于生意不景气,后转让给刘沛生经营,改名为“豫宁庄”直到解放为止。
  在武宁业经营史,还有一事值得一提,这就是武宁业联合会。武宁业联合会是武宁业史上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起因是北伐战争胜利后,恢复了中苏贸易,叶出口增多。民国16年前苏联商莫克明(译音)来武宁购买叶,便联合武宁县城的商办起了这个企业。址设伊山口(今宋溪乡境内)。该会分为两大股:莫克明为一股,当地商为一股,利润按股分红。莫克明运来了20部制机,首次在武宁推行机器制并改原收干毛为直接向农收鲜叶。由于鲜堆积如山,库房狭小,加之招收的临时工不善操作,无力适应加工制作需要,结果,由于鲜味堆积时间过长,出现霉变。后来,莫克明与当地商协商,恢复传统手工制作,致使这年叶生意亏损,次年叶联合会解体,莫的机器运往修水去了。(13)
  修水的庄,鼎盛时期,本客两帮总有100余家,计有广帮十余家,徽帮十余家,本帮及杂帮六十余家。
  此外,还有外商开设的庄。早在明万历年间,修水的漫江、浮梁的桃墅、铅山的河口、婺源的溪头等地,就有外商在那里设厂加工叶(14)。清中叶,俄商在修水设立的经营叶买卖的公司有新泰、顺丰、阜昌等三家分行,采办红及花运销海外。光绪32年(1906年)新泰洋行采办花6万包,顺丰8万包,阜昌3万包。
  清末民初,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变化,叶经营转机建制日显重要。1910年修水出现了叶改良公司,民国四年(1915)粤商陈翊周、唐吉轩、陈玉麟创办了“宁振植公司”,推广叶生产技术。资本13万两白银。公司设在修水县东乡距县城15华里的白鹇坑,面积1500亩,购办新式制机器,到民国二十五年由当地商人王松游以五千元购买顶办(15)。“宁振植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传统叶贸易经营体制的解体,闪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曙光。
  修水的庄大都设在县城西门外摆上地方,亦有在漫江、赤江、高沙及黄田里设庄者。当业旺盛之际,曾设有业、农业、惠民、惠商等银行及钱庄数十家,放款于商,以资周转。
  宁红在国内各地销售,在清末民国达到高峰。据《中国讯》(1951年版)记载:“1906年南昌始有号开业,市上以宁为主,次为婺源、祁门,……1934年最高吞吐量为一万担,销哈尔滨、镇江、南京、天津、济南等地。”(16)

19世纪30年代后期,印度、印尼、锡兰、日本等国业勃兴,国际市发生变化,华在海外市场受排挤;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战乱频繁,限制叶进口;加上我国农资力薄弱,组织缺乏,任听中间商操纵盘剥;后又遭日寇侵华,交通阻塞,外销频于绝境,宁红生产一落千丈。到民国26年(1937年),中国的红生产情况形势大变:祁红年产6万箱,宁红仅1万箱,而河红则完全停顿了。在修水,叶收入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由光绪31年(1905年)的51.64%降为民国16年(1927年)的16.78%,到民国37年(1948年)仅剩0.72%。1949年修水叶产量从年产400000担猛跌到7424担(17)。
  解放后,虽经调整改革,宁红质量提高了,但数量还不多,只限于小批量的生产。60年代到80年代初,宁红科研工作停顿,品质下降,口岸不再以宁红招牌出口。宁红几乎被世人遗忘了。
  
  五、宁红的再度崛起
  
  1983年,宁红恢复出口。1984年初,生产宁红的主要厂家——修水厂(18),开始了宁红新一轮创优研究,同年研制出“越海”牌特级宁红工夫,先后获“省优”、“部优”、“国优”产品证书。然而,尽管宁红历史悠久,声誉卓著,蜚声中外,但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造成叶市场购销价倒置,叶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滑坡,各地厂大多连年亏损,修水厂也不例外,亏损达780万元,资不抵债(当时该厂的固定资产仅300万元),跌入低谷。
  面对艰难的困境,修水厂的领导员工没有灰心,他们决心走锐意改革创新之路,与上海中医食疗研究会合作,于1991年初研制出了宁红系列保健,打开了销路,企业一举扭亏为盈。1993年,在原修水厂的基础上组建了宁红集团公司。1994年,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良配方,推出了市场潜力巨大的宁红新效减肥。1998年又投资35万元与江西医学院联合开发了第三代减肥含片。目前,该企业已推出了葆春、男子汉、抗感等系列产品以及茗饮易拉罐装。现在,宁红集团拥有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5000亩丰产园,年产量近2万来担,已成为江西红生产规模最大专业厂,出口额达221万元,年创利税2100万元,所创利税占全县工业企业所创利税总额的81.3%,成为修水县连续7年上交利税千万元以上的大户。1996年仅保健创产值就达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产销率近80%.宁红系列保健确实成功了!被人们誉为“老区一枝花”、“红土地上的奇迹”,国人纷纷赞颂“粤有珠江一杯水(指健力宝),赣有修水一杯(指宁红)”。宁红——这一古老神奇诱人的品牌,正以它新的雄姿,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注释:
  (1)据资料记载,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修水漫江试制红成功,1874年浮梁潘村制成红毛,祁门1875年生产红毛(参见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50页)。
  (2)老渊;《俗》,载《武宁文史资料第八辑•武宁风情》2004年内刊,第29页。
  (3)罗时万编著:《中国宁红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4)罗时万编著:《中国宁红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5)罗时万编著:《中国宁红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6)罗时万编著:《中国宁红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57页。
  (7)义宁州即宁州,清嘉庆六年(1781年)改——笔者。
  (8)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6-7页。
  (9)老渊;《俗》,载《武宁文史资料第八辑•武宁风情》2004年内刊,第29页。
  (10)老渊;《俗》,载《武宁文史资料第八辑•武宁风情》2004年内刊,第29页。
  (11)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93页。
  (12)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74页。
  (13)武宁业主要的资料依据见吴高汉口述,刘堂仁整理:《武宁“宁红杏出墙”》,《武宁文史资料》第4辑,1988年内刊。
  (14)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13页。
  (15)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13、115页。
  (16)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114页。
  (17)罗时万编著:《中国宁红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
  (18)该厂系1949年11月中国叶公司汉口分公司派刘希鹤等人到修水县筹建。开始接收建国前修水县城“华丰”、“熊协茂”、“协兴复”、“祥昌”等私人庄,同时在县城西摆街原国民党县政府社会服务处基建新厂房。1950年1月6日正式成立“中国业公司修水制厂”。厂长刘希鹤。1950年3月由南昌支公司接管。同年4月更名为“中国业公司修水红厂”。1952年投产,厂址在县城西摆街153号(中国土产畜产江西叶进出口公司编纂,刘金华主编:《江西叶对外贸易志》,1995年5月1日内刊,第107页)。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