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独饮、对饮、品饮、聚饮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971次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其实聚饮亦很有趣,主要有宴、会、话会等方式。在宋代有点送和斗、分游戏。公众事设施主要有摊、室。馆。

   一独饮。对饮品饮聚饮独饮、对饮、品饮、聚饮是饮的4种方式。杯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之神韵。寒夜与友对饮,促膝相淡,可得之趣。“三酒四”,品以三人同桌为佳,可领略之美味。多人聚饮,办会、宴,以会友,亦可止渴、小慈、开展社交、获取信息,在此处又成为人见人爱的“公关饮料”。

   饮方式和饮设施

   饮方式若以人数多寡论,有独饮、对饮、品饮和聚饮几种。

   独饮是何滋味?李白《月下独酌》写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酒未能使有“醉仙”之称的李白宁静淡泊,反刺激得发狂,竟为幻觉所驱使;与月与影对饮,且歌且舞。这便是酒道,酒是躁狂之物,能使人迷幻,失去常态。李白若是以代酒,月下独饮,会如此么?这决不会的。

   中唐诗人卢个写了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诗云: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腑习习清风生。 《走笔》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诗,若要办诗大奖赛,金牌得主非此诗莫属。全诗31句,行文自然洒脱,一气呵成。将饮之快感写得透透彻彻。诗人睡梦正酣,见至而兴奋不已,感激不已。中自有一份真情,见如见朋友面。非平常物事,乃是感情的载体。中有王道:“天子须尝阳羡,百草不敢先开花”,这王道又很霸道。但罪不在是雅物。诗人反关上门,煎独饮,以喜悦的心情欣赏煮时蒸腾的水气,欣赏碗白色的汤面,并以高度灵敏的神经去感知饮的效果:一碗润了喉,二碗提了神,三碗来了文思,四碗宽了心胸,五碗轻了肌骨,六碗只觉手眼神通,七碗竟飘飘欲仙……,饮之功用不仅仅是止渴生津,还是高级的精神享受:提神醒脑、启迪心智、致清导和……其快感竟如登仙境。这便是中之道。使卢个宁静淡泊、超凡脱俗,神游仙境;酒却使李白颠颠狂狂,罗曼谛克,醉入幻境。道与酒道对立而不统一,“以代酒”、“饮解醒”是道的胜利,终是道征服了酒道。张源于1595年前后著的《录》叙饮体会和心得,顾大典序说:

   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瘦精弹思,不究之指归不已。这位“隐士,,无所事事,深山苦读,若不是以“独饮自娱”,他能坚持30年么,恐怕不能。古代文人常常是以书为友、以为伴,“琴棋书画、后应添一字:“”。正因为文入的广泛参与,历千余年之久,使事具浓厚文化色彩。 陆游的《夜汲井水煮》、杨万里的《舟泊吴江》,都是写汲水自煎的情趣,同时表现各自的情怀。 月下窗前,独自品茗,慰孤独,益神思,可得之神韵,但毕竟没有时饮富趣。心有所得,总想说道说道,说给月听?说给影听了那要饮酒,饮得酌配大醉,以便恍兮懈兮,进入虚幻,生发狂想。却是“现实主义”饮料,越喝越清醒,虚与实,阴与阳,一清二楚,决然不会将界限模糊。 若是严寒的冬夜,拥炉独饮,虽可领悟之神韵,但终究有些冷清。此刻,有故人不期而至,不由喜出望外,然后促膝而坐,共同煮水煎茗,室夕)大雪纷飞,屋内炉火跳跃,釜中汤鼓浪,白气袅袅,香味四溢,此情可人诗,此景可入画。宋代诗人社来的。寒夜,就表现了雪夜对饮的趣。原诗是:

   寒夜客来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把“寒夜,,和“窗前月”、“雪中梅”视为同等的雅事。寒夜与友共饮佳茗,正符合明人冯可宾在《齐笺》中提出“宜”之“无事”、“佳客”、“幽坐”、“吟诗”、“精舍”、“会心”、“赏鉴”等项。若仅为止渴而饮,便没了情趣。文人正是借品茗熏陶自己,恰养从容雅致、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

  三人为众,三人一块饮正合“品”字之义。“品,,字字形是三个“口”字组成的,正说明三人聚饮是最佳组合。独饮太清冷, 对饮虽有情趣,二人促膝相谈,如同唱二人转,不是你说就是我唱,没个喘气时刻,但三人共饮就添了许多热烈气氛,摆开龙门阵话题如小溪流淌,不会水然中断,相对而言,也多了些闲适和轻松,那自然就更有味!

  多人聚饮(指三人以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如宴、会、馆、摊。特别是馆,南来的,北往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张王李赵,五方杂处,人为解渴而来,又解渴而去,似无道之可言!但较之闹市通衙,较之商店市场,较之餐馆酒家,这里乃是清静之所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五知己共一桌,仍可闹中取静嚼饮佳茗,获得轻松闲适的精神享受。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八小时之外寻一可心馆,约一二良友,叫上一壶好,边饮边聊,躺在竹椅上跷脚架码,神经顿时轻松,觉得十分惬意。人虽多,但各人头上一方天,谁不妨碍谁。若是饮酒,划拳行令,噪声贴耳,一旦醉酒失态,发难斗殴,不仅妨碍公共秩序,也有损个人健康。要建设一个文明城市,聚众饮酒不可,聚众饮该大力提倡。聚饮就品言虽不如独饮、对饮、品饮,但因德高尚,是文明饮料,其益处又非聚众饮酒所可比拟。

  聚饮规模最壮观的大概是清末西藏喇嘛教的一次会。在喀温巴穆大喇嘛庙举办了一次会,聚集四方僧众4000余人,巡礼和尚用款待全体僧众。行仪式是:喇嘛排列成行,披法衣静坐,神态庄严,年轻憎人抬出釜煮,待水滚沸时投入优质砖,此已碾碎,价值是5块砖值:两银子;待熬煮得香浓时,由年轻僧人酌,并分施给众僧;施主拜伏在地,大唱赞美歌;巡礼和尚的中,”添点心或牛酪,并一同用。礼成。

  这次会据说每人饮了两杯,共8000杯,费银50两。此事见于咸丰二年(1852)葡萄牙教士忽克所著《中国西藏旅行记》。类似记载还见于英国军人查理鲍尔写的《西藏人民》一书。

  清末西藏喇嘛教大型会至少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4000人一同饮,二是釜巨大。

  古人认为饮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前三句正确,最后一句有失公允,应改为“多人得利\得些啥利呢、一利止渴,二利“、慈,三利社交,四利获取信息。当今政界、商界、实业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聚饮,是当今社会的“公关饮料”。就是今之文人生活在今之信息时代,要作文就必须进入公众社会,聚饮是了解当今社会芸芸众生现状的好场所,若一味效古人“月下独饮”,纵饮得飘飘欲仙,亦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与时代隔膜便干涸了创作源泉,便无文可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