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烟雨江南碧螺春

来源: 网络 |   查看: 21100次

  “如果有一个地方,是地球上的天堂,那说的就是苏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憧憬着人间天堂的美好,却又迟迟不敢去和它相见,生怕见了反倒会觉得失望,生出不如不见的感慨而徒增遗憾。去年初春的时候,郁郁的树开始冒新芽,于是,碧螺春成为了我江南之行的理由。在我的印象中,碧螺春一直宛如旧日年画里,一位纤弱的女子,有着盘云的发髻,鬓旁如镂银花,更有那织金点翠的旗袍,白皙的手指,盈握着瓷的具,烟一样轻灵薄透的神情,凝固成永恒的风情。

  历史上碧螺春始产于明代,原本是一种野,生长在洞庭东山碧螺峰的石壁上,被当地老百姓发现后,采下来装在竹筐里,带回去当作日常饮料。有一年,野长得特别繁茂,采下来的叶用竹筐装不下,采姑娘把多余的叶放在怀里,不料叶沾着热气,透着一层异香,于是大家叫叫嚷嚷地说:“吓煞人香。”从此以后,姑娘们采便不用竹筐,而直接将叶芽放在怀里,制成千也便习惯地称之为“吓煞人香”。后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时从浙江返京途中偶尔品尝到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备加赞赏,他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赐名“碧螺春”。从此,碧螺春成为年年进贡皇朝的贡,继而名扬天下。

  到达苏州的那一天,烟雨蒙蒙,一路上车窗两旁的风景果然是如诗如画般的美丽,让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姗姗来迟而心怀歉意。我们一行来到了离市区十几公里的碧螺春原产地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山,相传曾是吴王夫差和西施避暑的地方,位于太湖之中。它分为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伸进太湖的三面环水半岛,洞庭西山则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其中西山曾是碧螺春的主产区。穿过梅子树、枇杷树、橘林,到了园,脚下的泥土都是软软的,就像踩到了地毯上。园的树大多只有一米来高,一簇簇树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吸饱了水分的叶芽沾满了露珠,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漫坡的采女在细雨中穿梭,她们的手不停地上下飞舞,十分准确地掐下一旗一枪,时不时还有人兴头起时唱上一曲吴依小调,而那恬美的声音美得就像春天里的花儿一样,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叶清香的气息。

  同行的碧螺春厂家人员告诉我们,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这里环境优美,果木树间作成园,生长茂盛。洞庭二山,烟波浩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肥沃,植被丰满,极适宜于树的生长。这里的区不是单一种植,而是树和桃、李、杏、梅、柿、橘、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形成高矮不等的典型的植物群落。较高的果树的树冠冬天可以为树遮蔽霜雪,夏天为它遮挡骄阳。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吸果香,花窨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之所以才有诗句赞叹:“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如今,碧螺春的产区不仅仅局限于洞庭山了,苏浙皖交界的宜溧山区也属于碧螺春的外围产区,所出产的叶品质也很好,产量也就大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且非常严格。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如果是在清明前采制,称为“明前”,此为上品;若采制于谷雨前,称“雨前”,质量略逊于明前,但仍属佳品。谷雨后气温高,叶生长快,茸毛少,体形粗大,这时就只能做一般炒青,身价剧跌,也就不称之为碧螺春了。清明前采摘为最好,通常只采一芽一叶初展,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一般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万~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1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至9时采,9至15时拣剔,15时至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

  碧螺春炒制的要点是“手不离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其中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而烘干也总是要焙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为最好。制作好的碧螺春叶的芽片上有一层茸毛,这是判断正宗碧螺春采摘时间早晚的重要标志,越嫩的叶茸毛越多。以前产区农为了防止炒过程中这些茸毛随风飞掉,一般都是在屋里炒制。也正因为其独特的炒制特点才形成了碧螺春优异的品质: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碧螺春从采、拣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须非常精细。只有细嫩的芽叶,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才能形成碧螺春色、香、味、形俱美的独特风格。据介绍的人说,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带去的就是东山西坞村和西山梅益村(包山坞)的“分前”碧螺春,与会者饮后,都赞不绝口;1971年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签订“上海公报”时,送给基辛格的礼物,也是洞庭碧螺春。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厂里的品室,虽然房间不大,壁上却有名家书画点缀,衬上窗外的远山近水,再配有洁白如脂玉的盘、细瓷盖碗,幽雅异常。厂长拿了前夜制成的碧螺春来给我们品尝。观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还未曾喝就已经闻到满室生香。看到盘中其乖巧的模样,我忍不住自告奋勇地要冲泡给大家喝。于是洗净了手,再把玻璃杯洗得洁净无瑕,等水烧开,倒入杯中,稍凉,再小心翼翼地用则量一小撮儿,放进杯。只见那碧螺春投入水中后便直奔杯底,瞬时间,似白云翻滚,又似雪花飞舞,螺状的嫩芽见水而开的同时,沁人的香气愈发浓烈起来。那绿色的叶片在透明世界里曼妙地舒展,天地俱静,缓缓地展现它的袅娜。想必此即世人所谓碧螺春“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吧。捧上手来,细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及至后来便有了醉的感觉,仿佛是在饮江南的一季春色。

  探望碧螺春的春天已经过去很久了,写下介绍它的这些文字的时候却已是数九寒冬。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雪,于是又开始想念热腾腾的水。从冰箱里取出春天里珍藏的碧螺春,抓上一小撮,往注满开水的玻璃杯里一丢,杯子晶莹剔透,叶清香盈鼻,卷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叶顿时上下翻滚,一片片地随着水的流动浮起又沉下,沉下又努力地浮起。等浸饱了水,那卷着的叶便慢慢地、慢慢地舒展开来,再缓缓地升腾、升腾,最后完全恢复成叶原来的样子。一缕缕的香随着水汽,从杯口飘逸而出,弥漫开来。此刻杯中透出如月色般沉醉的素绿,自有一份温暖。即便是这样的冬夜,也仍然让我感觉到一些春天般草长莺飞的味道,恰似那淡烟细雨的江南情怀,心中满是感动。

  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采集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龙井洁,武夷润,山鲜。瓷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水调歌头碧螺春(清李慈铭)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