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

来源: 网络 |   查看: 18591次

我国道审美文化的最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这这美也。

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就小处来说,静乃始于虚也。有虚才有静,无虚则无静。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之真谛,即在此也。

不过,有些作者对于虚静的释义,却止是着眼于一个“静”字。甚至更把“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主从关系,全然倒置过来,说什么“静则明,静则虚,静则虚怀若谷,静则内敛含蓄”云云;并说,“欲达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此类说法,真叫人听了之后即使思忖再思忖,却依然不得其解焉。

我联想到苏轼的一首诗作。此诗即把虚静之说作为吟咏的题材,赞曰:

欲令诗语妙,

无厌空且静;

静能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他这里说的“空且静”,即虚静之谓也。诚然,虚无才堪纳万境,一切动态之美,一切静态之美,皆堪纳于虚无之中。诗道审美如斯,道审美亦如斯也。

对于虚静的论述,王蒙先生就曾有过一番精诣之论,他说:“一切来自虚无,虚无中产生了一切,虚无又接受、容纳了一切,这虚无不也是并不绝对地虚无,而是充实的伟大的虚无吗?”斯言确然也,虚无精神既能抛却一切,虚无精神却又能容纳一切。这不正是中国道的虚无之美的真髓之所以么?

此外,弘一法师对于虚静的诠释,也说得非常明白而深切。他说,“不为外物所动谓之静,不为外物所实为之虚。”这就从哲学理念上一语道破了“虚”与“静”的实质精神。诚然,人们处于世俗生活之中,其内心世界被外物所实,或所动的时候,每每亦在所难免。那么一旦被外物所实,或是被外物所劝之后,自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地失却虚静。而通过一番自我调节之后,仍会恢复过来的,即仍会还之以虚静状态。但这番回复不会是一劳永逸的。这种虚静状态的时而失却,时而复得,如此循环往复,会形成内心世界的一种矛盾运动。而不断地解决这种矛盾,就正是今昔学人并人秉持虚静之说的本意之所在也。

中国道的这个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则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日本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在日本道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得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正如日本禅师寂庵宗泽所说的那样:“意即禅意也,因此舍掉禅之外,就没有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叶。”(引自《寂庵和尚禅录》)这证明着,日本道就其本质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禅道模式耳。他们奉行的道美学,则是禅味至上主义的禅道美学,始终至虔至诚地追求那种充满禅道理念的枯寂之美。所以,在日本道压根儿就无法感悟中国道的虚静之美。谁若是让心灵世界的全部空间,统统给宗教的教义并教规挤塞得满满的,哪里还有什么感悟道的虚静之美可言呢。

上述关于中国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并不玄奥,你只须明白一点,即静乃始于虚这个道理,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之空间,通常情况下,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物所实、所压之苦:诸如繁忙的公务啦,家庭的琐事啦,不幸的遭遇啦,突来的刺激啦,偶得的烦恼啦,这些如果统统都挤轧和堆垒在一起,你那内心世界哪里还有虚空的余地呢。若在这时品茗审美,你就得行把心灵空间的那些挤轧之物、堆垒之物,尽量排解开去。你排解得愈快、愈多,内心世界的空间便愈大,从而你才堪得以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以及赏鉴道文化生活中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侣之美,择境之美。这一切,不正是属于虚静之美的境界么?

由斯可知,历代诗人兼人在从事咏的创作生活之中,在道审美的感悟并吟咏之中,自然皆离不开亦虚亦静的精神氛围与精神境界。尤其当心灵世界的静氛形成之时,则更给道审美感悟并咏创作营造了最佳契机。禅有禅悟,悟,然而它们却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感悟。就是道审美与咏创作来说,悟出思,悟出情,悟出的是不失氛的灵气,悟出的是不失韵的美感,这一切皆跟所谓禅悟迥乎其异也。须知,由悟而升华再升华,即堪达于无穷美妙的艺术境界,甚至达于象卢仝在《七碗诗》中所讴歌的那般如梦如幻,如恍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