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古代民间斗茶习俗和斗茶工具介绍

来源: 网络 |   查看: 65834次

惠州斗烹

曾经有一说斗起源于惠州,这很可能是因为惠州人"食"的历史十分古远。东晋裴渊的《广州记》说:"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所谓"皋卢"也就是苦丁,这酉平县为后之归善县,古时即属惠州,但是在中国的广泛普及却是在唐代以后,这与佛教的兴盛颇有关系。唐人《封氏闻见记》便说南方的寺僧"习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人身怀挟,到处煮炊,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到了北宋,惠州民间形成了"斗"的风习,唐庚贬惠州,作《斗记》,则曰:"二三君子相与斗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人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寄傲斋和龙塘,故址都在今之子西岭;"赍宜",是指携来佐的菜肴(另一说是用作调味用的姜蒜葱韭等碎末).惠人"斗"的情形,于此约略可见。一个"烹"字,更说明那时惠州所"斗"之,非建安所斗的点拂之。东坡诗谓"薄薄酒,胜汤",之所以叫汤,是因为当中除叶外,还有其他配料如姜葱椒盐米豆油麻等。享用这种连渣带水煎烹而成的汤,古人说"喝",惠州话说"食",都不为无理。"采作饼,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烹配料因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故有咸、菜、药等众多名目,但惠州斗烹制的方法却与上述古法大体无异。

叶是一种神奇、有灵性的草木。斗,尽管是叶与叶的争斗,但是却如同风云际会的华山论剑一般,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内里气场的较量却暗藏机锋。苏东坡有:"斗赢一水、功敌千钟"的佳句来盛赞赢家的功不可没;又有一代名相范仲淹在其《斗歌》中云:"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斗的雅俗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风行开来,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各地的城镇墟市建立了许多专门用来斗品茗的场所室,连处在深山老林里的佛门静地也大兴斗之风。

源于唐末的斗,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至南宋时期已渐衰微,历经元明之后终成一代绝响,但斗的风俗却在南宋开庆年间,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日本道协会负责人森木司朗在其编着的《史漫话》一书中说:"是中国宋代的斗哺育了日本的道文化。"事实上,中国斗的实质精神其实并没有完全断绝,在当今各种名优品评比中,仍遗存有斗的痕迹和文化基因。悠扬丝竹,博袖轻舒,望色、闻香、沏、品……重古往今来道论,会天南地北人。当悠活、慢活、乐活的生活方式开始大面积流行,饮作为一种健康自然的象征、心灵与身体的双修,再一次成为主流社会所热衷倡导的生活状态。

日本

几百年的光景流逝而过,斗所成的丹青水墨已散于轻扬的烟中,然而那些古人手中握过的碾,炉上暖过的急须,唇边触过的盏,仍旧安静的讲述着一段丰富而鼎盛的"生活".品是一种心境,在某个秋风乍起的午后,邀三五好友,倾谈,听曲,细细品味,那将是"洗尽古今人不倦,别有一番赏情".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