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拈花一笑 品茗一杯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600次

我爱普洱,色浓味醇回甜。

认得普洱还要从认得木霁弘先生说起。几年前带儿子去云南过暑假,回程经过昆明,经好友丁辉、阿钊介绍认得木兄。他是语言学者,淡淡一餐饭,分手时送给我一本书《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

回京后,闲来翻阅,竟一气读完。书中记录了六位青年学者,肩负行囊,跋涉一百余天,考察遗失在滇川藏高地的马古道。书中流动着热血,飘散着激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也是日后高地行走拍摄《马古道——德拉姆》的缘起。

我很快返回昆明,找到霁弘(他就是六位年轻学者之一,还有陈保亚、徐涌涛、王晓松等)。我和木兄商量,在他们进行田野调查、著书立说的同时,我可以用影像的方式记录整理马古道的文化现象,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热血与激情。随后的几年中,记不清两个人跑了多少地方,采访了多少人,争论了多少次,共同的志向使我和霁弘结下了手足之情。

藏族朋友对有一句名言:是血,是肉,是生命。为了弄清楚普洱的历史,曾和木兄两下滇南,走路,探山,找树,访人。南糯山千年古树,易武镇百年老号,种植、采摘、晒青、揉、紧压、包装乃至于品尝,令我长了大见识,迷上了普洱。木兄的书中多有详细描述,我就不再赘言。

采访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思茅遇到的两位研究叶的专家张木兰、肖时英夫妇。两位前辈20世纪50年代初学得叶种植专业,为了亲眼见到大叶种,志愿到云南,从昆明搭车到楚雄,一路走到版纳。犹如两粒树籽,植根滇南红壤,得天造地化,终成撑天良材。夫妇二人半个世纪与相伴,为奉献了百年风华,没谈过一句甘苦,没抱怨过半点得失。生命中只有,讲如讲述他们的亲生子女如何长大成人一样,知足知乐。木兰老师说:“初入口,微微发苦,渐渐回甜,味醇无穷,我们俩便是味人生。”

第一次告别他们,曾远远望到两位老人,手牵手在绿园中漫步,烂漫夕阳,一派安宁。隔年,又和木兄去看望两位老人,肖老师独自在家,从他的语气中感到木兰老师患了重病,只有讲到时,才流出一丝浅浅的笑。一周后,回到昆明,得知张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种成大树寿山河”,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印证了无数的知识分子在为中华山河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木兰老师的魂魄会永远守护在滇南那片葱郁的林中。

《普洱》一书在读图时代公司的协助下将要面世了,我非常高兴。霁弘和他的朋友们为云南的文化,为马古道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敬佩这些为云南文化默默奉献的人们。

六大山之序一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