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文县茶俗风情——碧口盖碗茶

来源: 网络 |   查看: 26487次

凡种、饮的地方,就有俗风情、俗文化。它是人民心态的折射,既十分古老,又打上世代前进的印记,透视出文县悠久的种、饮史。

文县自古就有敬礼俗,以待客,是人民生活礼仪的重要内容。无论寒冬酷暑,凡有客登门,主人都要沏,热情招待。求其碧口一带,以待客颇为讲究,所用具多为“盖碗”,又称“三泡台”、“盖碗”、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进碧口盖碗的故事中~~

碧口人喝,无论是在馆,或是自己家,所用具多为“盖碗”。盖碗的组成是三件套:托、碗、盖。用盖碗泡,称“盖碗”。与名贵的紫砂壶相比,盖碗有其独到之处,是一种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并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品器具。碧口人这样称赞盖碗:如果说紫砂壶是具中的“美声唱法”,那么盖碗就是具中的“民歌”、“通俗歌曲”。盖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盖代表天,托代表地,中的碗代表人。

托是盖碗的“基础”,俗称“船”,有三个作用:一是使整个盏接触桌面的面积扩大,不致“翻船”倾倒;二是掺水时偶有失手致使水溢出,有“船”接着,免得桌面流淌滴水;三是方便端,稳当大方,逍遥洒脱;四是温润叶时,底部传热慢,有利恒温浸出叶。盖的最大特点是无论如何盖不严实,因为盖碗主要用来泡嫩度比较高的名优绿。盖子和杯口之间必须有缝隙,以利热水有溢,因此合格的盖子必须是“跛”的,不至于把焖坏。如果盖得清丝严缝,那么必有“伪劣”之嫌。换句话说,盖得严的不合格,盖不严的才合格。

盖碗不仅在碧口盛行,而且风靡天下。据史料记载,盖碗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四川成都,相传是唐朝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杯,为了防止喝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船。后来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船文化,也叫盖碗文化,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侵润发展,传遍西南、西北。碧口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兼容巴蜀文化、秦陇文化,加之碧口人的先民几乎都来自四川,与巴蜀民俗风情一脉相承,所以盖碗在成都一问世,几乎一夜之间便传入了碧口,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一种饮方式。

盖碗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名,如红糖砖、白糖清、冰糖窝窝、三香(叶、冰糖、桂圆)、五香(冰糖、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叶)等。盖碗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要在吃饭前。倒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喝盖碗,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夏天多茉莉花、绿,冬天多饮陕青。驱寒和胃饮红糖砖,消积化食饮白糖清,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喝盖碗时,用托盘托起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 。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当喝碗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碧口馆里喝盖碗,使用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之时,盖置于桌面,表示杯已空,馆的堂倌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客临时离去,将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具、小吃代为看管。堂倌,又称“掺师”、“博士”,其斟技巧又是碧口馆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博士将壶拎起,水柱临空而降,泻入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戛然而止,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有时,博士将铜壶水柱临空过肩,使出“白水过江”、“凤凰点头”之类的绝活,顷刻水止齐,滴水不溢,令人惊叹。

喝盖碗,显得既优雅,又是一种文化,能真正品尝出的味道来,是喝艺术的一种升华。盖碗,既是上好的饮料,又有滋补健身的作用。碧口盖碗,理所当然的深受人们喜爱,而且逐渐向四周辐射。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