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寻觅“老铁”魅力探求岁月沧桑 时间是最好的制茶大师

来源: 网络 |   查看: 30719次

铁观音,作为福建安溪地区所产乌龙的一种,一直以“美如观音重如铁 香气馥郁韵悠长”的特点让广大人喜爱,不论是冰雪料峭的寒冬,还是蝉音长鸣的苦夏,一杯清雅醇香的铁观音都是友们的最爱。

  近年来,随着老的兴起,一些诸如陈年黑、白、普洱因为其转化之后,口感更佳,效果突出而倍受人们喜爱。有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向本报记者询问,他们所喜爱的铁观音是不是也有老之说呢?为此,记者专门来到济南叶批发市场,咨询了从事铁观音事业达数十年之久的周建能。

  陈年铁观音:养在深闺人未识

  “我们铁观音当然也有老。”周建能首先肯定了答案,据他介绍,所谓陈年铁观音,又称“老铁”,是一种经过数年不断烘焙精制而成的福建安溪乌龙,它保持了传统的铁观音制作过程,口感好,汤呈淡金色或咖啡宝红色,香气呈现碳香,回甘强,沉而不浊略带蜜香。

  “在福建的安溪民间传承着一个关于老铁的传说,清朝年间有一个叫林福隆的老员外肠胃不好有一天肚子胀的厉害,吃不下饭,到处找大夫看病,症状也没得改善,当天晚上林老员外梦时得到仙人指点。第二天早上按照梦里的仙人指点家里人翻遍祖屋,在屋角处找到一些色泽乌黑的老,然后将其煮给林老员外喝,结果林老员外肚子胀的毛病竟然好了。”周建能说,因为传说以及安溪人酷爱铁观音的原因,在安溪民间的不少农每年都有存于陶罐的习俗,遇风寒冷热即以老当药。

  通过周建能的介绍我们不难得知“老铁”的魅力所在,除了口感上佳,还有一定的健康因素。据了解,虽然口感醇厚,但区别于普通浓香型铁观音,必须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有如此深厚的韵味。魅力独具 时间酿造陈化口感

  现在很多人知道了老铁(陈年铁观音)的魅力,但是很多友们在购买“老铁”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一些糊味特别的重的铁观音,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周建能给出了答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不难分析。首先,这可能是遇到了以高火工,快速制作陈年铁观音。有些高温长时间烘焙叶,它的外观呈现出黑,亮叶底僵硬无弹性。失去了老铁应有的美丽色泽。火攻严重的叶底略显碳化香气,有明显的焦糊味,陈年老铁讲究的是自然陈化的结果,它需要用时间来升华品质、酿造口感,所以说,时间是最好的制大师。”

  二十多年前,怀揣着叶梦想的周建能来到济南,为嗜的济南人带来了纯正的安溪铁观音,他们也成为最早来到泉城推广铁观音的两位铁观音人。作为铁观音老手艺人,周建能的制技艺极具特色,据他说,在铁观音制师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的陈年老铁可遇不可求”。许多人不解原因何在。

  他解释说,老铁制作需要人用心,并且制作工艺复杂,储存要求条件极高。“制作老铁,必须使用上等种制作出来的优质铁观音。必须密封保存,绝对不能在储存过程中有一点异味或者潮气。数年之后,该必须有了良好的转化效果,药香气味明显。要知道,储存老需要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所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只有存在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周建能特别提醒喜欢“老铁”的铁杆友们,一定要珍惜杯中的每一叶叶,珍惜制师傅的艰辛劳动和时间流逝的不易。鉴别“老铁”:色如琥珀 陈韵明显

  在采访中周建能说,安溪业界所指的陈年铁观音并不是把铁观音放久,陈年铁观音的保存同样很严格。在“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中也规定,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的毛为原料,经过挑梗,筛分,拼配,烘焙,储存5年以上等独特工艺的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陈年铁观音。

  那么,陈年铁观音对仓储的坏境要求是怎样的呢?周建能表示,通风,排湿,避光是必要的条件,叶每隔3年,5年或者8年时,需要用微火再次烘焙,之后放入缸里面密封好,出厂时陈年老铁需再使用一次烘焙技术。

  陈年铁观音目前在市场是很被看好的,但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去鉴别,对此周建能提醒广大友,5年的陈年转化出的是熟香(甜果香),10年,15年陈铁特殊味道开始出现,呈现木质类的香气和熟果香,汤稠糯,到二十年以后陈铁陈韵明显,色如琥珀,晶莹透亮,汤细腻甘滑,而且喝下去后回味无穷,整个身体都可以感受到舒畅满足。作为一位痴迷于铁观音人,周建能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和他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老铁”,让大家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老铁制作工艺。

  老铁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预防高血压,预防脑血栓,软化血管的功效。

  在安溪民间流传着业界家喻户晓的一句话:陈年铁观音是个宝,赛过冬虫和夏草。

  有诗曰:世间百媚千娇,我醉依的只有一抹老铁,心底永恒,谁在梦里唱歌,只想巧笑嫣然,抹去一生尘埃,只想琴声轻拨,拂去眉间的隐愁。

(本报记者 李鹏 芦金亮)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