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李阳泉与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师品茶

来源: 网络 |   查看: 21734次

已经说不清是第几次踏进少林山门了,迎面而来的依然是那棵硕大无比的银杏树,相传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尽管尚未到抽枝拔叶的季节,而那枝杈间分明透着几分生长的欲望,在寒风中诉说。正自出神,猛听有人唤我,回头一看,却是永信爱徒延化,老友相见,尽管事出必然仍不免有几分惊喜。从他口中得知,永信师父正在家休息。

  三步并做两步走,拾级而上,方丈室中正亮着灯。轻轻叩门,传来师父亲切的声音,推门进去,室中惟有师父及一泡小童,师父正自品

  没有什么寒暄,师父请我吃。我则奉上友人心意——一把元长厚的紫砂壶。师父用壶盖轻敲壶把,声音清越,连称好壶。与大师相识多年,在一起饮还是头一遭。能有此清福不知是哪世修来的。

  大师兴致颇高,边饮边谈,思续宏阔,高屋建瓴。由谈及修行、谈及人生、谈及文化,竟谈出一段亘绝千古的“方丈情”来——

的过程便是修行

  方丈谈到了的历史,他说,在中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神农氏时期,但当时并没有把当饮料。到了唐朝,陆羽写《经》,详细记录了的种类、该用什么水泡什么以及比较全面的点等,被后人奉为经典。

  说起陆圣人的生平,师父说,他是个弃儿,自幼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是唐朝的高僧,曾受到唐朝代宗皇帝的召见,可见其学问之深厚、影响之深远。陆羽自幼得积公大师教诲,随其在寺院中采、煮,对佛理自然有很深的感受,我们今年看《经》,里面蕴涵着宁静安详的意趣,刚好与佛家的性格相一致。

  我问大师,少林寺讲究“禅拳归一”,这和“禅归一”究竟有无关系?

  大师一笑,说,我提出“武术禅”是缘于少林武术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决非自卫之小技;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这就是所谓“禅拳归一”。而“禅归一”的故事则自古以来不胜枚举,赵州的“吃去”,不也是一脉相承?在少林寺,很多僧人有饮的习惯,我觉得这是一种修行方式。佛家讲究参禅,喝的过程就是参禅的过程;练武术是不是呢?我说当然是,否则怎么称得上“武术禅”?不仅如此,出家人的起居生活都可算是参禅。

  那大师目下也是在参禅?

  大师端起杯,将杯中饮尽,说,我刚刚喝这一口是个结果,而之前的泡才是真正的参禅。泡的过程非常好,喝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你要是看看日本李千家泡就知道了。从他开始泡到喝,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你看他过程就感觉很过瘾,就能带来一种境界。过程很细,本来拿着壶就可以倒,他偏偏要附加很多复杂的环节,而且要加上文化的涵义,让每一个步骤都严禁而不失风味,那真是把泡上升到艺术境界了,所以台湾人习惯称泡艺。日本人泡的过程中心态非常静,他们认为泡的过程是一种修道,故有“道”一说。

会喝的人可以品尝出人生的大道

  方丈说,出家人讲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何把这些不好的习惯去掉,达到见性、成佛,便是修行了。释迦牟尼佛为众生开设了八万四千种修行法门,是根据众生的根基来定的,这样看来,修行的方法很多,可谓“无处不禅”,无处不产生智慧,不仅对出家人而言如此,在家人也有很多,关键你能不能发现它,发现了,并努力修行,就不会有烦恼和痛苦;如果没有发现,自然产生不了智慧,于是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处处碰壁,你就会感到烦恼。

  没想到大师会把在家人的烦恼一并说出,让人心有所动。大师,在家人产生大智慧有没有方便法门?

  当然有!佛家认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关键看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好的话,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你自然就不会有烦恼,于是就不会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耗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当,不烦恼才怪。说到家是一个心态问题。不论是在庙宇中修行的人还是在各个行业工作的人,有一个规律都逃不脱,那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生、理解人生。有的人做的是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未必不空虚;有的人做的是社会的边缘事业,他未必不充实。因此,佛家认为,不一定个个都要出家,不一定个个都做一些好的行业。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所以,有没有好的心态决定你是不是对事物看得清楚。想想看,监狱里面关的并不一定都是坏人,而修路铺桥做医生也不一定都好,看你的心态如何、出发点如何。好坏仅仅是一念之差,也就是一刹那。这就需要正确对待人生,善待社会善待人。

  就这样便喝边聆听大师高论,不觉间已过去一个小时。大师对身边一直忙着的小童说,你也喝点儿吧,都忙了半天了——

  我问大师,少林禅讲究“禅武医”四味,如何得来?

  大师说,少林寺现在不产,没有太多喝的习惯,我提倡搞一点禅。通过禅来树立少林寺的一种文化形象,通过喝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自己搞搞叶,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喝,让大家知道,喝也是一种修行。而历史上,少室山是可以产的,有关少林禅的记载有不少,自古相传:“欲品香茗而近少林”。相传武则天“幸嵩岳,醉于少室香茗”,差点儿误了朝政。乾隆也曾夜宿少林,“僧施,通宵达旦”,回宫后“三日食无味”。少林武即少林功夫,传为禅宗始祖达摩所创,“易筋洗髓经”与合通。少林医主要得之于山门碑林处银杏树,此树建寺时已有,树龄已逾1500年,得少室精气、沐浴佛光,少林医僧精选其叶特制为少林保健银杏。然而,不管这些传说再美丽,都还只是少林的一种归纳。不仅饮是修行,我们出家的人的衣食住行,行走坐卧都是参禅,都是一种修行。我们出家人的整个生活都是在智慧中的:吃饭你得会吃,不会吃吃不出来味道,得细嚼慢咽才能体味菜根香;喝也得会喝,不会喝的话,没有回味,只是解渴,会喝的话,才能喝出来文化,喝出来智慧,喝出来甘甜。

  喝可不单独是为了解渴,会喝的人可以品尝出人生的大道呀!大师抬眼看着房门,似乎可以看穿似的,脸上泛起一片佛光……

心态的好坏决定成就的大小

  提到社会上的一种说法,道缘于中国,兴盛于日本,而今,国人却向日本反过来学习。

  大师对此说法当即表示反对。他说,中国的文化很博大,每一种东西都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孤立根本立不起来,必须要有多种文化在滋润着它,才能成长,才能立起来。日本人自唐朝至今每年都要来中国吸收营养。我们承认,它们在有些方面比咱们做得好,它继承了中国人传统上非常好的东西,特别是儒与佛两家。日本国民相对比较本分、敬业,不太浮躁。而咱们中国近百年运动比较多,人的心态普遍比较浮躁,心态一浮躁,什么事都做不好,因此需要喝,需要滋润滋润,来平静心态。不然,这样浮躁下去,老祖宗好的东西都继承不好。

  中国人的根气很好,暂时的心态有点浮躁,大多数人。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人生,不认识人生就无法感悟人生。没有感悟当然就不会有智慧。这是一个过程。

  过去出家人当中,慧光的弟子书法家怀素,天文学家一行,心态好,没事干,所以能够静下来,能够专心坐下来。刚刚过去的这几年,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人们安居乐业。自然有更多的人把心思投入到文化上,中国文化将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心的繁荣。

  大师高论让人深感生于现世的欢乐。

  临别,大师饶有兴致地拿出一把绿泥紫砂壶来,莲花状造型,典雅之至,细腻无比。大师说,这是友人所赐,出自蒋蓉大师之手。

  真是“宝剑酬知己,名壶得知音”,此壶归于师父,真是找到了归宿。

  大师送我至方丈室门口,说,今天真是开心,由于事务缠身,很久没有这样静下来喝了,真是清福。

  我说,更是我的清福。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