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岩茶新传人——刘国英

来源: 网络 |   查看: 22572次

刘国英档案:南平市劳动模范,优秀科技特派员。男,1967年生,1987年福建农学院学专业毕业。园艺师。中共党员。现任武夷镇镇长助理,天心村科技特派员。岩上叶研究所所长。所制叶曾获首届,二届武夷山王赛金奖;2001年中国博会五星级肉桂王等二十多项奖牌。

没有见到刘国英之前,想象他该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因为近年来时常听到关于他的传说。有人叫他痴,有人称他仙。还有一个外号“刘百元”。说他制的,一斤非百元以上不卖;等见了他之后,却是个瘦瘦黑黑有点羞涩的年轻人。

从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武夷镇农技站,刘国英从事艺已有十五年了。那时他二十出头,一脸稚气。因为读的学专业,是屈指可数的科班人才。正好镇九龙山场苦于毛质量不高。他便理所当然地派到那里工作。到目的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说是镇办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但最要命的还不在于设施条件差,而是场地处外山,并非发展岩的理想地方。自古以来,武夷岩就有内山、外山之分。所谓内山,就是武夷景区内山间所产之,为岩正宗,质量最佳。天下闻名的大红袍,就长在一片终年云雾缭绕的悬崖上。有人试着将它扦插到别处,不管怎么用心,楞就赶不上母本的韵味。

尽管如此,刘国英还是安顿了下来。跟组织挑肥拣瘦,说不在九龙山干,这不符他的性格。真正的好,不仅靠地利,还要天时、人和。只要努力,不怕做不出好!抱着这样的信念,刘国英开始了艺实践的第一程。他发现,九龙山毛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这是岩制作的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证“绿叶红镶边”以及香高汤浓的特点。当时场里使用的是一种新型机械综合摇青机,习惯了传统摇青的工们一时掌握不了。无奈之下,只得请了一个江西来的艺师。没想到那人也不懂。偏又要拍着胸脯大包大揽。忙碌了几个日夜,非但没有摇出好青来。反而一头栽倒在密封缺氧的摇青车间里。工们把他抬到通风处,醒来后叹着气说了:没办法,没办法,机器不能做岩。爬来就跑。

刘国英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质量难题。当年的毛合格等级,就超过了往年手工摇青时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再接再励,进一步改善九龙山场的种和制工艺,使九龙山的毛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别人送去的,全是手工;而他送去的,全是机制。第一次获奖时,人们还以为是偶然。第二年又获奖时,人们对这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诧异了。第三次又获奖时,人们便对他大为钦佩了。据说,当时有好事者将包括刘国英所制在内的好几种,一起送给武夷山最权威的老师品评。老师喝到刘国英的时,当即赞尝说,这好。人问,好在哪里?老师说,山不好,做工好。当他最后知道刘国英还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时,惊讶极了,连连说:有希望有希望,武夷岩有传人了!

1991年,刘国英调到武夷镇经作站,负责指导全镇的叶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开始了他艺生涯的第二程。

武夷镇地处景区,是武夷岩特别是内山的主要产地。按说,有此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叶质量不会有问题。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武夷山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犹其是申报双世遗的成功,武夷岩的独特神韵也越来越为人们认识和欣赏。然而,刘国英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发现仍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武夷岩历史攸久,农世代沿袭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制作工艺也比较传统。因此,除了少量佳能卖出好价钱外,大多数的毛价格一直上不去。

这种状况,使刘国英的心隐隐作痛。他走家串户,逢人便宣传科学艺;但对于习惯了传统的农来说,这位年轻技术员的话,似乎没有多少份量。有一回春季节,刘国英到一户农家指导。那位农自恃做了二、三十年叶,爱理不理。刘国英在他的厂忙乎到半夜十二点,一碗水都不肯倒。到了下半夜,刘国英亲手制作的叶香气四溢,农本来躲在一旁,闻到异香后,大吃一惊。连忙端出热腾腾的牛奶鸡蛋来请这位镇里来的技术员。

刘国英渐渐被农认识了,大家纷纷请他去指导。一次,他到吴屯一家农大户去指导。正当春的大旺时节,厂里堆满了青,机器转个不停。刘国英日夜守在厂里,亲自操作关键工序。整整一个星期,只睡了10个多小时。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年,那户农做出了吴屯历史上最好的叶,卖了非常好的价钱。农高兴极了,拿出一沓钞票给他。刘国英婉言谢绝,说你们能赚钱就好。只要你们按我说的去做,外山也一定能制出好。从此,吴屯的农,年年都要请他去,吴屯的叶,大大提高了档次。

2000年春,刘国英到“岩第一村”天心村任科技特派员。其时武夷山申报双世遗成功。天心村的农迁到山外来后,依然按老经验制,结果质量普遍大降。农们大为惊慌。刘国英一头扎到农家调查研究,很快就找出了原因。原来,山内山外的地理气候以及居住环境的温湿度有很大差别,而农却没有根据这种变化及时调整制作工艺。刘国英根据这种变化,及时改进制作工艺,并向农广为宣传,很快的,天心村的岩重新恢复了传统质量和正宗地位。

虽说刘国英在天心村挂点,周边村庄的农仍然像以往一样,一有问题就来问他。碰上忙,有时一天好几家。尽管总是不厌其烦,到底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开始改变挨家挨户指导的方法。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艺培训班。每年五月春采摘前搞叶粗制加工培训,十月搞栽培管理培训。每次讲课,他都深入浅出,农民听得懂看的着,所以只要他一办班,农就纷纷传告,把教室围的水泄不通。有的农没有接到通知,事后还一直怪怨。这样的培训班,从他任科技特派员始,每年都要办4—5期。除此以外,他还到中华职校叶班任兼职教师,又为武夷山义务培训了一大批青年农。

在从事艺科普的实践中,刘国英深深感到,许多科学道理,光靠用嘴巴向农宣传远远不够。还得要有配套的示范基地,让农看得见摸得着,他们才信服。此外,从提出高自身艺水平的角度来说,也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实践自已理论设想的基地。为此,从97年起,他开始筹资创办属于自己的叶研究所。

那个时候,他的孩子刚刚出生,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比较困难。为了办所,他跟妻子商量,动员她拿出陪嫁的箱底钱;除此以外,还和妻子分头借贷,终于凑了十多万元启动资金。租下了一百亩内山园和几间厂房,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设备。一个小小的然而充满希望活力的岩研究所就这样诞生了。刘国英凭借这个基地,制出了堪称一流的岩。同时也为当地农提供了一个无偿的的学习培训场所。与以前相比,此时他更注重向农传播生产有机的整套技术。前年秋天,武夷山园出现大面积网饼病感染,市场一时没有特效农药,只好采用配制农药。为了确定最佳喷药剂量,刘国英在自己的园里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浓度比例和喷药时机。及时地把防治方法告诉农,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去年武夷山申报岩原产地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就是岩农残检测全部合格。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显著功劳。

在刘国英以及武夷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内山的面积没有增加,产量却增了20%;与此同时,优质外山产量也大大增加。这样,叶的流通问题又凸现出来。每年都有一些农和厂的产品积压滞销。农急,刘国英也急。他跑到日本以及广东上海等地考察一圈,心中有了数。武夷岩不是质量出问题,也不是数量太多。在整个乌龙市场上,岩所占的销售份额只有百分之几。问题是人们对岩品牌了解不多。虽说近年来市政府在宣传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要多方位多渠道地弘扬岩文化。为此,刘国英牵头组织了武夷镇岩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他联合天心村、市文化协会、香港凯捷集团共同出资,承办了第二届武夷岩王赛。消息传出后,农踊跃参赛。开赛的那天,各地媒体记者涌集。一些国内人远道赶来。虽然只是一个民间赛事,却照样办的红红火火。极大的提高了岩的知名度,扩大的岩的影响,鼓舞了武夷农的士气。推动了岩的流通销售。

随着刘国英艺事业的发展,他在武夷农中的威信不断提高。他对发展岩的一些真知灼见也为许多人所赞赏。一些有意投资岩的外商闻名后,纷纷表示愿意高薪聘请或者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合作。去年10月,一家香港公司甚至和他达成了合作意向。本来,他的想法是,借助强大的外资,创建上规模上档次的岩龙头企业,而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与这些外商合作肯定也能赚更多的钱。但是最后他放弃了这个打算。有人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傻?他笑了笑说,也许有点傻。可是如果我加盟外商公司,就没有精力顾及艺科普、及时帮助农。这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啊。

其实,他心里还是希望与实力雄厚的外商合作的。多年来的艺实践使他深知,武夷岩要有大的发展,一定要走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为此,他对扶持农大户特别倾注了许多精力。天心村农陈墩水办的厂,已达年加工2000担毛的规模。成为岩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但是与闽南叶大企业相比,仍然差的很远。而就岩生产的整体状况来说,仍然处于农分散经营的状态。而这种状况,由于土地承包体制等种种原因,一时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他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共产党员和基层科技干部,暂时还不能放弃他对农的义务,他要让武夷农从岩中赚到更多、更多的钱。

但他深信,终会有一天,他能创办一个真正的岩大企业!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