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评茶人生——记国家高级评茶师陈郁榕(图)

来源: 网络 |   查看: 27901次

  与所有的评师一样,陈郁榕也有嗅觉灵敏的“狗鼻”和味觉敏感的“猫嘴”。每次评,只见她轻轻地揭开杯盖,慢慢地凑近鼻子闻一闻,再嘬一小口汤,很快就知道的等级。这看似简单的一组动作,蕴藏着许多叶知识和评审技术,凝聚了她数十年的心血。

  陈郁榕祖籍江苏,生于福建。1969年,年仅17岁的她到浦城县插队;1972年被选送到福建农大园艺系叶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武夷山市(原崇安县)叶收购站。从此,她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事生涯。

  当时,陈郁榕虽是收购站里唯一的大学生,但只是个学徒工,干的是杂活:挑水、生炉子、洗杯、刷碗……她告诉笔者,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收购站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全靠肩挑手提。无论刮风下雨,她每天都要到河边打水,往返好多趟。但是,她没有资格参与评。只有等到老师评完,清理桌子时,她才有机会喝到剩下的汤,盲目地品上几口。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郁榕庆幸自己当年能吃苦。后来,她终于开始学习武夷山乌龙的审评技术。她记得,师兄陈平谱讲述的有关叶的基本知识、各种特征等,她都认真记录在案。虚心好学的她,积累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978年,陈郁榕调到省叶公司工作。不久,组织上安排她到安溪学习。在老农的传帮带下,她开始接触、学习安溪乌龙的初制和审评技术。

  “在这里,我出过一次洋相。”陈郁榕认真地说。一次,一位老师让她品评一泡叶。她品完后,脱口而出:“铁观音”。老师不动声色,请她再品一次。她又认真地品了品,自信地说:“就是铁观音”。待老师指出那是一泡毛蟹时,陈郁榕感到非常惭愧。

  这次“走麦城”的经历,深深刺痛了陈郁榕,她暗暗告诫自己:评技艺永无止境,来不得半点马虎。从此,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担任福建省叶质量检测中心站站长仍然如此。退休后,她依然保持着那股认真劲儿。

  天道酬勤。几十年来,陈郁榕走遍福建大大小小的山,每座山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个区都出现过她的身影。为了学精评技术,白天,她和农一起扛着锄头上山;晚上,与农同吃同住。她深有感触地说:“所有的叶绝活都在民间,所有的农都是我的老师”。

  她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编撰成文,独著或合著了《细辨闽名优乌龙品质特征》、《闽南乌龙品质特点和审评方法》、《福建省乌龙审评技巧及品质特征》等,还参与起草《武夷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样品)》,把长期的积累和同行的智慧凝结在一起,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多年来,陈郁榕一直有个心愿,就是退休后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去年,她主动打报告,请求退休时间一到就离职。她的请求得到了组织的批准。退休不久,她就一头扎到区,登上山,出现在各类叶审评培训授课的讲台上。目前,已有千余名师得到过她的辅导。

  除参与培训外,陈郁榕还热心帮助农提高叶效益。过去,叶由供销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定级,统一定价,统一调拨,不存在中间环节问题。现在,市场活了,农有了自主权,市价格变得不可比,拼配成为农增收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农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陈郁榕一有机会,就会教农如何拼配

  陈郁榕十分熟悉乌龙种植、制作的所有工序,只要闻闻香、品品汤,就能确定的特点、产地、工艺、有什么欠缺,等等。她戏称,评师需要具备的是“猪的脑袋、狗的鼻子和猫的嘴巴”,脑袋越“简单”,嗅觉越灵敏,口感越刁钻。她说,只要一开始评,她就如临无人之境,没有一丝杂念,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的特色、制作工艺。她那高超的评技艺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赞誉,在福建,不管哪个产区举办王赛,都邀请她担任主评委。

  如今,陈郁榕已是国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高级评师。但是,功成名就的她并没有沾沾自喜,始终认为自己永远是农的学生。她说,一定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回报给农,回报给社会,回报给生她、养她、育她的八闽山。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