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好山好茶还要有好的销售思路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317次

文章摘要:目前,安岭乡的园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在全乡的23个行政村里,有2000多户人在从事叶种植和叶贩销生意,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炒高手”。2004年,全乡的叶产量达到了30多吨,产值近五百万元,叶,成了安岭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念起这一本“致富经”,而销售这一块也不要愁了,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家家户户都可以上网,通过淘宝,或者自己建立一个网站,成立一个属于自己品牌做网上批发点,再也不愁叶卖不出去了。。

高山云雾出好。在这个时节,走在仙居县安岭乡的表门街上,你可以闻到浓浓的香,许多朝街的店铺、民房门口,摆着一口口的炒锅,绿色诱人的“叶青”在炒人的手中上下翻飞。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这道“活”,随着温度的升高,叶嫩芽散发出的香味,飘满了整条表门街。锅、绿和炒人,成了安岭乡的独特一景。

安岭乡四面环山,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素有“台州西藏”之称。由于地处灵江源头,这里生态良好,昼夜温差大,云雾缭绕,为种植高山云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炒,也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在今年的叶飘香季节,记者走进了“台州西藏”,去采撷炒人的“致富经”

故事之一:“带头人”傅茂才的眼光

说起傅茂才,炒人很少有不知道的,“这人头脑灵光,好使!”由于安岭乡的贫穷,许多年轻人都往外走,打工经商,以此养家糊口,而傅茂才却独辟蹊跷,选择了回村经营叶这条路。

傅茂才所在的安岭乡雅楼村原先就有种叶的历史,相传太平天国时期,一位将领被清军追杀逃到这里后,他放生了所骑的白龙马,然后藏在了一片树中才躲过了追杀,清军走后,他又累又渴,这时,白龙马去而复返,并引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子里,淳朴的村民们递相敬,香浓醇厚、回味无穷的沁人肺腑,这位太平天国将领喜悦之下,称这为“跑马”。从此以后,种就成为了附近一带老百姓的传统,在雅楼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炒的习俗,但炒出来的叶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要靠叶致富。

傅茂才可不这么想,在外经商多年,他留心到市场上高山叶畅销,特别是高山生态“吃香”,联想到自己村里的高山云雾,傅茂才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1998年,在外经商的傅茂才回家承包了50亩老园,开始正式经营叶生意。

那时的园根本就没人愿意承包,50亩的园只用了200多元钱就包下来了,许多人还不理解傅茂才这种行为,认为他是“吃饱了没事干”,但傅茂才却坚信自己的眼光,他又投入了资金,对老园进行了改造,而且,从一开始种叶,他就特别注意绿色无公害管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施肥只用猪牛栏肥等有机肥料。第二年,叶第一次采摘,收入达到了2000元,他乘胜追击,又承包了邻乡的100多亩园。这次,许多人刮目相看了。

傅茂才种叶致富的消息不胫而走,加之当地政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种植大户进行奖励,很快,村里的许多 村民也纷纷仿效,到了2001年,全村的叶种植面积达到了400亩,在邻乡承包的园达到300多亩,许多叶种植大户谈起傅茂才,都感激地说:“多亏了他的眼光!”

故事之二:吕银全的“技术经”

每年的叶采摘季节里,来自杭州、缙云等地的客商便在安岭乡“蹲点”了,记者在表门街走了不到100米,就遇到了十几位外地客商,他们与当地的村民们讨价还价,上秤、付钱,忙得不亦乐乎,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叶的小市场……说起安岭乡的叶为何如此受欢迎,村民们都说:“这全是靠了吕银全的‘技术经’啊!”

在许多村民们开始走上叶致富这条路时,吕银全也回到家中,承包了园。他的炒与别人不同,别人是“跟风”,跟着感觉走,而吕银全却经常琢磨如何让自己炒出来的更香一些,味道更好一些,因此,吕银全的叶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总能卖个好价钱。不仅如此,他还在叶的栽培上动起了脑筋。

要种出好叶,不但要勤劳,更要有技术。吕银全是个有心人,他特别注重学习种植技术,县里的、乡里的农科人员是他的老师;叶栽培和管理技术资料也是他的老师,在他家中,订阅的书籍和杂志堆了厚厚的一叠。在平时,听到一些有经验的农讨论“经”,他就会仔细地听,用笔记录下来。这些平时积累下来的科学技术知识让他尝到了甜头,几年下来,他的园每亩收入总会比别人高上好几百元钱。

吕银全靠科技致富的事传开了,农们纷纷学起了他的“技术经”,而此时,乡里积极引导,根据农们的要求,邀请了农技专家和名炒制师傅,举办了种、炒技术培训班;组织农到新昌、安吉“取经”……“种科技风”刮起来了,一大批种、炒“高手”涌现出来。这个时候,傅茂才等人专程到杭州、温州等地引进了龙井43、白、乌牛早等优质品种,经投产后,每亩获得了3000元收益。这一下子,农的积极性更高了,安岭的叶开始小有名气。

故事之三:把深山里的“闺女”嫁出去

安岭乡是一个偏远的乡,很多年来,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灵把山里山外分隔成了两个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架起桥梁,让叶走向市场的,是傅洪庆。

安岭的叶名声渐渐地大起来了,但在叶种植初期,这里的叶只能依赖于杭州市和缙云县的几个客商进行贩销,客商们在安岭收购的叶,最高价也只是每公斤600元左右,而他们到杭州转塘叶市场一转手,就能卖个每公斤1000多元钱的高价。这时,农傅洪庆就想开了:这部分的差价,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去赚?随着全乡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傅洪庆这种心思越来越强烈,把山里的叶“嫁”到山外去,成了他日夜牵挂的事,不久后,傅洪庆第一个走出了山村,做起了叶贩销生意。

1999年,傅洪庆收购了农的100多斤叶,运到缙云县的大源镇叶批发市场,赚了500多元钱,第一次成功后,他带领了几个村民一起,干起了贩销的生意。很快地,乡里就形成发一支农民贩销队伍,他们有的承包了园,一边种植一边贩卖,有的干脆联系了几个农,成立了一个个小规模的基地,自产自销。

每当叶产出旺季,杭州、宁波、绍兴等地都活跃着这些贩销队伍忙碌的身影,有的贩销户甚至把叶销售到了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江西、四川等地。由于安岭的形好,叶片光滑扁平,汤清亮,香气浓郁,因此很快在各地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不久,安岭乡的叶申请了“灵江源”牌商标;2004年,全乡的1000亩叶又通过了有机的认证,这些,使安岭的叶“如虎添翼”,安岭的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目前,安岭乡的园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在全乡的23个行政村里,有2000多户人在从事叶种植和叶贩销生意,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炒高手”。2004年,全乡的叶产量达到了30多吨,产值近五百万元,叶,成了安岭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念起这一本“致富经”,而销售这一块也不要愁了,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家家户户都可以上网,通过淘宝,或者自己建立一个网站做网上批发点,再也不愁叶卖不出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