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品茗甘肃:罐罐茶里 熬尽相思味

来源: 网络 |   查看: 19048次

中国人自古与结缘,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会有各自不同的饮习惯。江南人喜欢喝清香色碧的绿,西南一带人喜欢乌润味厚的红,华北地区的人偏爱浓郁爽口的花,西北少数民族则离不开既便于运输又便于贮存的紧压,"以其性肉之食,非不消,青稞之热,非不解".再往细说,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喜欢小杯细啜乌龙;广州无论早、中、晚,总爱去"吃早",在楼来壶,再点上两件点心,美其名曰"一盅两件";北京早年间在街上一张桌子,几张凳子,若干粗瓷大碗,就可以供给过往的客人热气腾腾、痛快淋漓的一场畅饮,把"大碗"文化传播的闻名遐迩;在"头上晴天少,眼前馆多"的成都,物美价廉的盖碗、技艺超人的博士、"摆龙门阵"的当地人,则让人立时感受到巴蜀文化的浓浓香气……

罐罐是甘肃部分山区(通渭、会宁、定西、兰州、天水的甘谷、武山一带)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主要用具是罐子,多为泥土烧制而成,容纳的汁远不足一支高脚杯,学名"曲曲罐",尤适合十年九旱的西北山区。后来多用易拉罐甚至暖瓶的铝盖代替,取材方便导热极快,在罐子边沿绕以铁丝,多出部分拧成长把,放入叶置于火炉烧煮。一笼火,一撮,一个罐子和一只盅,便是罐罐的全部家当了。即便如此,也是各有讲究,比如贾平凹先生写过的《通渭人家》里,要在里放入枸杞、大枣、核桃仁、冰糖之类的。而在我的家乡甘肃榆中的北部山区,人们喝罐罐更显传统,多用干驴粪蛋为燃料,尤喜陈味极苦。

与罐罐的相识相知,对罐罐充满温暖的回忆,都只因为一个人--我的爷爷。

拂晓的山野静谧而又生机勃勃,雄鸡打鸣响彻整个村落,像所有农村男主人一样,爷爷便提前起来架起炉火,等到房子热一点才招呼奶奶和儿女们起来。接着便开始了每天的"朝圣"--罐罐,两腿盘坐在土炕上,披着大褂卷上一棒旱烟。把水烧温后倒少许入罐,边煮边晃然后倒掉,目的是把昨天的渍涮洗干净。然后倒入半罐温水,待煮沸后随手拈起一撮叶置入,那一撮叶几十年如一日竟也不多不少。沸水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下子就泄了气,蓝色的火苗如痴如醉地舔着漆黑的罐底,那水也渐渐开始反攻,一会儿便把叶煮得舒展扩张,疲于奔命逃离沸水中央贴着罐壁,像抓着了救命稻草再也不敢回来。旱烟的烟气 、土炉的烟气、汁沸腾的雾气,爷爷的惬意在烟气缭绕间淋漓尽致,头顶的椽梁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颜色截然不同。爷爷却不急着出炉,按他的话说,这罐罐讲究一个"回"和一个"品",眼看水快要溢出,爷爷掌握好时机不慌不忙地端起罐倒进杯,复而又倾倒回罐,如此循环两三次才算"回"好。开始喝时,一罐也倒多半入杯并不倾尽,三四次后才够大半杯。记忆里他先是凑近杯口,嗅一嗅飘上的苦味,浅浅呷上一口,不立即咽下,要含在嘴里滑出一个长长的"唏溜溜"的尾音,然后吞下,又发出一个"呵--"的拖音,细细听来韵味十足,如此循环往复到下罐熬好,正好"品"完,吩咐奶奶取来馍馍就上几口。这一套工序步骤爷爷几十年如此,做得一丝不苟做得从容淡定,成了我童年美妙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