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普洱茶出台国标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826次

普洱为云南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特征具有特殊性。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于2008年12月1日实施,它对普洱产品的生产、监督检测进一步作出了规范。

最早的普洱产品地方标准DB/T103-2003《普洱》出台于2003年。随后几年,由于普洱在国内、国际市场持续升温,普洱产区迅速扩大,该地方标准已不适应普洱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2006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普洱地方标准DB 53/103-2006《普洱》代替原标准。同时,还配套制定出台了DB 53/T171-2006 《普洱产地环境条件》、DB53/T172-2006《普洱生产技术规程》、 DB53/T173-2006《普洱加工技术规程》3个地方标准。

GB/T22111-2008是在2006年出台的4个地方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后,按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的。

主要指标分析

普洱为地理标志产品,所以标准规定只有在地理标志范围内,原料为云南大叶种晒青、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普洱品质特征的叶产品才能称为普洱

从产品种类上说,普洱分为普洱(熟)、普洱(熟)紧压、普洱(生)紧压。普洱类型中外形是散的均是普洱(熟),根据用不同级别的鲜叶加工成不同级别的晒青原料,再经过后发酵等加工工艺而制成了共11个等级的产品。

普洱产品形成过程中,后发酵是一关键环节。后发酵包括快速后发酵和缓慢后发酵两种状况。快速后发酵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散在普洱产地特有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促进微生物、湿热作用、氧化及酶促反应等综合作用,使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普洱(熟)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缓慢后发酵是普洱(生)在一定温湿度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湿热作用、酶促反应及氧化等综合作用自然缓慢发酵,在较长时间内形成普洱(熟)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

标准中对普洱(生)紧压、普洱(熟)紧压、普洱(熟)散的理化指标的规定是不同的, 如多酚一项,普洱(生)紧压要求≥28.0%,而普洱(熟)紧压、普洱(熟)散则≤15.0%。水浸出物一项普洱(生)紧压要求≥35.0%,而普洱(熟)紧压、普洱(熟)散则要求≥28.0%。

由此可知,普洱(生)与普洱(熟)由于加工工艺的差异,内在理化成分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生)到(熟),叶中多酚含量已大大减少,标准要求也是不同的。

标准对晒青(原料)及普洱(熟)、普洱(熟、生)紧压的安全性指标作了统一规定。有对重金属铅、元素稀土指标的限量;有对农残:氯菊酯、联苯菊酯、乐果、敌敌畏、六六六等13项指标的限量;有对微生物大肠菌群指标的限量,而且对致病菌要求不得检出;其他安全性指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此外,普洱(生)与普洱(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加工工艺不同,使得产品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流通领域的普洱(生)产品(特别是已存放多年)的质量判定时,按标准中对普洱(生)所规定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作为依据是不适合的。这也对普洱(生)产品的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名称标注有待规范

现在我们看到的普洱产品名目繁多,如马古道七子饼、印象云南七子饼、女儿红砖、金色大道沱等,不下上百种。面对这么多名称的普洱,人们困惑了,什么样的才叫普洱

根据标准规定,只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叶才能称之为普洱

所以,笔者认为,普洱是一种食品,不是藏品,普洱产品的名称标注要规范。在《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国家标准中,把普洱分为普洱(熟)、普洱(生)两大类型;在普洱(熟)这一类型中,按外形区分有普洱(熟)散、普洱(熟)紧压两种;另一类型只有普洱(生)紧压一种。因此,在洱产品包装上应醍目地标注:普洱(散)、普洱(熟)七子饼、普洱(生)沱等这样的名称。至于其他的一些称谓只能作为包装上对产品特色、文化内函等的一种介绍。

普洱(熟)是晒青毛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叶中的多酚等成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了缓慢、复杂的变化,形成了普洱独特的色、香、味,达到外形色泽褐红或带灰白、汤色红浓、陈香独特、滋味醇和、爽滑的品质要求,具有越来越陈香的品质特点。在后发酵过程中,鲜叶中的许多成分被氧化、分解。因此,其中多酚、氨酸以及维生素等已被认定的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的含量很低,但普洱的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减肥健美的功效却已得到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认同。这是普洱的精华所在,也是普洱的灵魂,现在我们要加强对普洱功效的研究,但也不能忘了对普洱传统加工工艺的开发。对形成普洱独特品质特征的传统加工工艺,我们可以进行改进,但它本质的、独特的部分是不应该改变的。

国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杨士新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