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03-2007年)的通知

来源: 网络 |   查看: 25110次

【颁布日期】2003-12-17

【实施日期】2003-12-17

【有效性】有效

【全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03-2007年)的通知

皖政[2003]第10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03—2007年)

 

  “九五”以来,通过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技术创新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等,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43亿元,是1997年的4.5倍;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4.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9.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2%,比1997年提高6.3个百分点;合肥、芜湖、蚌埠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70亿元;全省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1家,其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79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5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3家;初步形成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高新技术优势产业。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全省发展要求相比,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总量小、比重低等不足,对经济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还不够突出。

  未来五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奠基阶段,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新的突破和大的发展。根据未来5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点专项,在重点领域、优势领域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增强全省持续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现加工制造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到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700亿元以上。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其中,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达到12家,超过亿元的达到120家。在计算机软件、电子材料、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产业化前景明朗、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抓好合肥、芜湖、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工作,激活开发区集聚功能,把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开发区;在有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有特色的科技产业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突出产业特色,集成优势企业,形成经济规模”的原则,围绕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等重点发展区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和建设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合肥市的科教比较优势,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及中国科技大学为依托,规划建设合肥科学城,促进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迈上新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广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等技术在加工制造业的应用,支柱产业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骨干企业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应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等,重点装备交通、邮电、通信、金融、商贸、旅游、教育、信息服务等行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推进生物技术在农业和环保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进现代高新技术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加快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加快优质畜禽品种改良速度;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质量。

  推动纳米技术在化工、建材、轻工、纺织业的应用,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对传统产品进行性能改善和功能特性开发,拓宽其应用范围,优化产品性能价格比,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业平台建设。以完善和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重点,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使之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供应者、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源地。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加强全省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孵化器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整体功能。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孵化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抓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重点整合省市科技信息网、百校百所网等网络资源,构建安徽网上技术市场。

  (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

  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竞争力强、有名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加大“863”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高技术示范工程、技术创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各类项目和科技资源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的集成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工作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规范提升工作,积极采用期权、期股等方式,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与金融、证券、投资业的联合,通过上市等多渠道融资。实施科技兴贸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有较大份额、以经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外向型企业。

  (五)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结合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发挥科技资源比较优势,组织实施若干重点专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源泉。促进产学研合作,形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相互联动的技术创新网络。加强研究开发基础条件建设,兴建重点实验室,促进大型仪器协作共享。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配套化、工程化、产业化。加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鼓励引进来的大企业在我省建立研发机构,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对知识产权问题的认识,推动形成大批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专利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规范专利技术转移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重点项目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突出重点,加快发展,重点建设9个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织实施16个重点专项,滚动实施5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以铜峰电子、三佳模具、精达股份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以电工薄膜、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特种电磁线、电子铜箔等产品为基础,进一步延长产品链,扩大产业规模,把铜陵建成一流的电子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加快培育以淮北市东磁公司为主体的电子铝材产业基地。

  2.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以马鞍山市建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为契机,吸引国内外新材料技术成果和优秀人才进行工程开发和产业化,利用钢铁材料、磁性材料、耐火材料、环保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基地。

  3.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芜湖市的海螺型材、华亚塑胶等企业为依托,扩大化学建材生产能力,建设超薄玻璃生产线,推进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产业化。积极支持海螺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发展。

  4.特种(光)电缆产业基地。以巢湖市的华星电缆、江淮电缆、新科电缆等骨干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射频同轴电缆、智能数据传输电缆、电伴热带、防火电缆和高压交联电缆等特种电缆。以滁州市的天大集团、天康集团、安徽电缆厂、蓝德仪表厂等骨干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光电缆产业。

  5.软件产业基地。依托合肥软件园,以科大讯飞、安徽科力、合肥英图、合肥网讯等软件开发和检测企业为骨干,建设高水平、上规模的软件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软件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加快推进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应用软件产业化。强化技术服务能力,为建设信用安徽、数字安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园的基础上,建立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江中高邦、安徽绿十字公司为骨干,建立淮南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增强新药的自主开发能力,加速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检测试剂的产业化,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疫苗产品,壮大我省医药产业。

  7.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利用我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选择用量大、品种独特、产地地道、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品种,在亳州市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加工示范基地,推进中药种植产业化、规范化。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全面提升我省中药骨干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促进中药生产集团化。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产品产业化,创制一批中药品牌。

  8.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安庆市的帝伯格茨(atg)、黄山市的金马股份和黄山电器、芜湖市的芜湖仪表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基础,围绕江淮、奇瑞、星马、昌河等汽车企业需求,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分别培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降低整车成本。

  9.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确定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叶、花生、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等10种优势农产品,形成2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把传统产品做优,特色产品做强。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份额,扩大农产品出口额,力争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农业大省地位相适应。通过培育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改造传统农业,构建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农业的框架。

  (二)重点专项

  围绕产业基地的培育和建设,选择我省优势科技资源,组织实施16个重点专项,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1.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制造业企业设计和管理数字化,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以重点城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为目标,辐射带动区域示范推广,切实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工程,抓好合肥、芜湖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建设,选择2—3个市作为省级应用试点示范城市,培育一批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

  2.计算机软件。以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为中心,推动我省软件企业积极进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和软件能力成熟模型(cmm)认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软件,力争形成1—2个国内著名的软件品牌。

  3.微电子及光电子。以设计为龙头,以封装为重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芯片设计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立“合肥集成电路设计园”。促进小型高亮度、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材料、超薄导电膜玻璃的产业化。建成年产40亿只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线、年产4亿只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和年产50亿粒集成电路封装专用锡球生产线。

  4.民用(军用)雷达。在为军用提供保障的同时,重点发展民用雷达产品。以中电集团第38研究所、四创电子股份公司为重点,扩大多普勒气象雷达、航管雷达生产规模。以三佳集团为重点,开发生产交通测速雷达、交通信息采集雷达等系列产品,保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5.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支持适应电子信息安全及技术标准等关键软件开发,逐步建立政务信息化系统,推动电子政务的应用。支持适应电子商务的金融监管系统、认证和信用系统、支持和结算系统等关键软件开发;逐步建立现代物流配送系统,推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6.智能交通。围绕安全、效益、畅通目标,构建与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相衔接的安徽省its框架,依托国家its中心安徽分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省的公路、水路、城市交通管理的模式和水平。立足应用,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整合省内资源,挖掘运输潜力,搭建以畅通、安全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和控制体系。

  7.数字家电。以国家推进信息化、加速三网融合为契机,发展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产业化基础的网络终端产品,加速数字电视技术的研发,扩大家用电脑的生产能力,形成网络电话(ip可视电话)产业化能力,各类信息终端产品达到600万部左右的年生产能力。

  8.混合动力汽车。以奇瑞汽车公司开发的国家863混合动力汽车项目成果为技术基础,加强整车结构、混合动力机构及控制系统研究,获得若干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联合开展混合动力轿车用高性能发动机、变速器、电机和电池的研制,完成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开发,形成整车生产能力以及重要零部件的配套能力。

  9.专用汽车。以星马汽车公司生产的混凝土搅拌车、泵车、压缩式垃圾车和安徽军工集团开发的数字电视转播车、公安警用应急指挥车等终端产品为龙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配套零部件,形成产业链条,创造产业集聚环境。

  10.生物医药。依托安科生物、安徽桑尼、江中高邦等企业,运用遗传基因(dna)重组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优先发展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诊断检测试剂。依托皖北药业等传统发酵医药生产企业,构建、改良抗生素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发酵水平和产业规模。加强生物工程疫苗的研发力度。

  11.现代中药。依托合肥神鹿、金蟾生化、精方药业、华东中药工程集团等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产品,创制一批中药品牌,促进中药生产集团化。

  12.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重点发展电容器薄膜、特种漆包线、集成电路封装模具、集成电路封装锡球、电解铜箔、铜带、化成铝箔、高档磁性材料等,建设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单项产品规模和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企业。

  13.纳米材料及应用。发挥我省纳米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纳米材料应用为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带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纳米材料在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建设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环保设备。以国祯环保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蓝盾光电子公司、东华公司、安徽宝龙集团、华骐环保公司为支撑,重点发展先进的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设备,高效低投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汽车尾气检测设备,以及环境及大气监测设备。

  15.良种优质化。以省种业集团、省牧业集团、丰乐种业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速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和瓜果等优势农产品及高效作物脱毒组培种苗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促进畜禽养殖专业化,牛羊胚胎移植规模化,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良种选(引)育、试验示范和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三大体系。

  16.农产品加工。以丰原生化、淮南益益、桐城鸿润、黄山山华、六安华康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支撑,重点抓好以甘薯、玉米等为主的淀粉深加工,以葛根、叶、果蔬为主的经济作物加工,以双低油菜为主的油脂深加工,以及畜禽、水产和乳制品加工等,实现初级加工区域化,精深加工集约化,贸工农一体化。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

  每年滚动实施50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产业带动面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由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有关部门分工负责,责任单位从项目组织、资金投入、业务指导、检查监督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的实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并对相关产业发展起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关键措施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关键是使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各类要素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未来5年,要切实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

  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家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并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及其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将重点发展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各类孵化器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确保财税、土地、工商登记、人才激励等相关政策发挥实效。继续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化认定工作,从企业性质、技术等级、市场前景、项目风险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评审认定,为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业化项目和成果的相关扶持政策提供服务。

  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法规制定工作,强化依法行政。做好《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颁布实施后和《安徽省专利保护条例》修改后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二)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充分发挥中央驻皖科研单位、军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其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促进科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针对省内企业的技术需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建设网上技术市场,及时发布科技成果,共享市场技术信息;举办各类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行与科技企业项目对接会,搭建科技成果与企业、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积极开发利用我省各类科技资源,推动省内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积极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坚持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要素的思想,切实聚集一批高素质人才。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皖发〔2001〕1号)精神,广泛宣传并推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实施办法》(皖科高字〔2001〕119号)的进一步落实。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技术股、管理股的实施,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科技创业人员期权、期股制度,加速技术资本化进程。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创新创业,对其领办科技企业、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政策,放宽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兴办企业的门槛。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在我省创业兴业。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建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研究出台有关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增加风险资金的来源,大力培养风险投资人才,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领域;管好用好已有的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资金,发挥各类投资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做好民营科技企业的改制上市工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重组上市。

  (五)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强化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作用,研究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宏观指导,督促政策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考核力度,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各级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重点考核内容。

  五、近期工作

  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同时,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项目的建设,近期必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分解目标任务,加强工作落实力度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目标任务分解表”(附后),各主要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会同协同责任单位于2004年2月底前提出任务细化实施方案和时间进度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共同抓好任务实施。

  (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争取国家批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域范围调整和二次创业建设方案。完善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异地扩建规划、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建规划,适时批准建设。发挥中央驻皖科研单位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区创新创业。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火炬计划项目、高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等计划安排,重点向特色产业基地倾斜,以政府科技经费为引导,带动社会和民间投资,进一步壮大产业基地规模。侧重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四)精心组织实施重点专项积极整合国家和省、市资源,上下联动,加强集成,集中力量,尽快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专项。抓好“十五”一期科技项目的验收工作,积极引导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主动设计二期科技攻关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标,进一步收缩战线,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不断扩张。

  (五)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在项目的确定和扶持方式等方面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作用。加大对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宣传,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高新技术项目集聚。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遴选新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目标任务分解表(略)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