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武夷茶的突破空间在哪里?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517次

主持人:黄琳斌 潘抒捷

  采访者:本报记者 刘辉

  嘉 宾:南平市农业局副局长 黄智源

  武夷学院校长、教授、博导 杨江帆

  主持人:又是一年做季。天公作美,今年叶品质普遍较高,农充满期待。在此背景下,武夷有什么发展优势?又面临什么问题与挑战?记者来到建阳市小湖镇实地了解,并采访了南平市农业局副局长黄智源,武夷学院校长、教授、博导杨江帆。

  小湖水仙的后发之路

  建阳小湖镇有个大湖村,村里有座岩叉山,山上有个祝桃仙洞,这里是我国水仙的故乡。

  “我们这地势高,水汽足,适合水仙树的生长。”说起叶,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小湖镇党委书记吴政禹特别来劲。

  16日,下墘村嘉应龙叶厂,几名女工正在挑拣叶梗和黄片。

  老板沈应春两年前接手这个叶厂。原先的叶厂从小湖起家,因规模扩大而迁往这里另设厂房,如今已是建阳的第一大企。

  “在镇里的支持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尽快有QS认证。”从去年7月开始,沈应春投入20多万元改造了厂房,为的就是让产品质量能上一个新台阶。

  “硬件好办,欠缺的更多是制技术,我们专门请武夷山的做师傅过来,叶品质明显提高。”沈应春说。

  王日崇,在武夷山制十几年了,今天专门过来监督工人挑拣叶是否合格。挑拣好的叶,都会运到武夷山,由王师傅加工成成品。

  2010年,小湖成立了水仙专业合作社,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和企业有100多家。就在6月1日,合作社牵头办了一个水仙栽培与制作培训班,邀请叶专家对水仙种植、培育、采摘、制作等生产流程,为农作详细讲解。

  这次的培训特别注重生态。镇农技站站长全祖和解释说:“小湖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良好的生态,因此现在开始就特别重视有机园建设。”

  大湖村300亩的生态园示范片,所有的喷灌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农们正在给树施韭菜饼等有机肥。“接下来还打算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就是为了园的可持续发展。”全祖和说。

  “小湖镇把产业发展列为重要产业,这几年有意识地扶大扶优企业,鼓励走规范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道路。”吴政禹说。一些企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如今已有5个商标。

  调结构保质量打品牌

  记者:南平的产业历史悠久,现在发展的总体情况怎么样?

  黄智源:业是南平市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近年来,南平市发挥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特色产品等独特优势,突出抓好叶品牌培育、生态建设和加工提质,实现了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市园面积55.2万亩,毛产量5.56万吨。全市发展叶加工企业1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家、加工产值33.4亿元。全市业已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

  记者:的确,南平发展产业优势不少,不过,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突破哪些瓶颈呢?

  黄智源:南平市业与闽南、云南、浙江等叶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竞争力仍显不足。

  生产方面主要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乌龙区的水仙、绿区的福云6号占了绝大比重,新品种发展缓慢,早、中、迟芽品种搭配不合理,采期过于集中,加重了初制加工能力不足的矛盾,制约了品质的提升;此外老化、低产园比重大,全市没有上规模、规范的苗繁育基地,无法满足品种更新换代的需要。

  加工方面主要是产业链短,叶深加工尚属空白;龙头企业少,小企业多,大多是家庭小作坊式经营,厂房设备陈旧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营销方面主要是缺乏强势大品牌。以乌龙为例,虽然有“大红袍”和“武夷岩”两块有一定知名度的叶品牌,但品牌影响力、市场认知度与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等有较大差距。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呢?

  黄智源:一是调整品种结构。发展的方向应当是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从目前的中晚熟品种为主,调为加大早熟、特早熟品种的比例,逐步优化品种结构。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是提升毛品质,在政策上应当向上规模、上档次的初制厂提供用地、信贷等方面倾斜,鼓励企业和小作坊加工户增加投资,提高毛制作水平;同时,应当加大对农传统制作工艺的培训力度,提高农的制作工艺水平。

  三是打造叶品牌。进行系统的品牌、产品的策划,围绕大武夷的品牌,涵盖闽北四大类,使生态、文化、卫生与叶融为一体;同类产品的企业逐步联合,共同打造品牌、维护品牌;建立有影响力的集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叶市场,为品牌的打造提供平台。

  构建大武夷业经济圈

  记者:武夷现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杨江帆:武夷品质特别优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武夷山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园大多错落于山林之间,树木间隔和园形成的生物链是防治病虫害的天然屏障。所以武夷是典型的有机

  树品种资源丰富多彩。武夷山产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筛选出丰富多彩的品种资源,使岩的品质风味更加多样化。

  武夷山制工艺精湛。从南北朝简单的采叶做饼起,到清初不发酵的炒青、烘青绿、全发酵烘焙的小种红及半发酵的武夷岩(即乌龙)创制技术诞生,其中红与乌龙为世界首创。

  记者:武夷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是如何看待的?

  杨江帆:首先是意识方面。闽北历史上温饱不愁,大多求小富即安,拼搏意识不强。其实武夷山应该抱团发展,一起做大武夷品牌,而不是小富即安。此外,农们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品牌意识也都不够,这也影响武夷产业的做大做强。

  其次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目前真正的科技型企很少,能够进行叶产品深加工的更是凤毛麟角。比如说可以直接提取叶内含的多酚、黄素、褐素、多糖等,制作成相应的保健品,附加值立马上去;又如制作面膜、饮料等,这样能大大延伸产业链。

  记者:有人提出整个闽北可以共同打大武夷品牌,您觉得可行吗?

  杨江帆:整个闽北都处于武夷山脉,其产出的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可构建大武夷业经济圈。

  一是区位生态优势。闽北生态环境普遍良好,微量元素丰富,武夷山的纬度最适合叶生长,而且处于富硒带,叶品质独特。

  二是武夷岩独特的工艺,对健康特别有益。武夷生长温度低、生长期长,叶片厚,内含物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而且一般只采一季,对树的可持续生长有利。武夷岩的制作方法有一道焙火工艺,这样可以把多酚分子结构打小,更易吸收。

  三是武夷种质资源有100多种,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多样性,开发出多样性的产品。而且当某一种品种不适应市场时,能及时推出其他品种应对,灵活机动。

  记者:与文化不可分割,下一步,武夷的文化底蕴也应进一步挖掘。

  杨江帆:是的,叶虽是时尚的饮料,但离不开文化。武夷山文化底蕴深厚,价值无限,但无论是生产包装还是营销都需要好的创意。举个例子,景区的叶店有上百家,但里面陈设基本雷同,不适合如今人们追求多样化的潮流。其实每家店完全可以发挥创意,打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主打金骏眉文化、正山小种文化、肉桂文化、大红袍文化等,加入故事、表演、品饮、百戏等,形成风格。而且可以利用武夷山的文化底蕴,打造国际文化之都,让游客领略文化的魅力。

  记者:走高端路线还是走大众路线,似乎在武夷农中有不同看法?

  杨江帆:这其实是一个站位的问题。武夷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少数如正岩的优质叶,可以走高价的路子,如同奢侈品一般。武夷年产量虽然大,但顶级是有限的。大量的叶还是要走大众的路子。鉴于武夷的品质相对较好,可以发展高品质的大众,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