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陕西茶文化是中华茶祖文化

来源: 网络 |   查看: 80006次

(二)神农氏是"之为饮"的第一人

学界公认的神农氏饮的权威文献中,最早的是汉代《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后在《史记·三皇本记》、《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也均有记载。明确提出神农氏是"之为饮"第一人的,应属唐代圣陆羽,他在《经》"六之饮"中指出:"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且引《神农食经》"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今人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经》提到我国饮始于神农氏。可见从古到今饮起源问题上,人们一致认为"之为饮"是神农氏的功绩,不涉及炎帝或炎帝神农氏。战国以来很多典籍将神农氏"尝百草"、"得荼"归于炎帝神农氏的名下,大概是因为炎帝神农氏是神农氏族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人们对炎帝神农氏图腾崇拜,将其神化的结果。

《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说法,从而引发了先为"饮"还是先为"药"的争辩。综合分析神农氏当时生存和生活的条件,我们认为神农氏对的认识是从饮或吃开始的。《新语·道基》记载:神农认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据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 .神农为什么去"尝百草",一般地认识是"神农尝百草"为了寻找果腹的东西,采集的东西主要是植物,如鲜果、茎叶、植物块根以及菌类等。先民们在长期采集、食用植物过程中,才逐步认识到可解毒的功效。学界有一种普遍观点,认为人们最初饮用的叶,大都是从树上直接采摘、未经加工的鲜叶,这种鲜叶很难在地层中保存。这是考古界至今未发现叶实物的主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当时人们已经具备了饮的条件。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期宝鸡一带的氏族已经掌握了较为发达的制陶技术,陶制生活用品有:尖底罐、尖底瓶、罐、瓮、体、盆、壶、杯、鼎、三足器、小盂、器座、器盖、甑等。历史的常识告诉我们,器或具,是在叶生产和饮用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人们最初烹煮和盛、饮叶用的,就是当时人们日常使用的灶器和食具,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器。

我们在前文中考证了"神农氏是母系社会的人,炎帝神农氏是父系社会的人"的观点,分析可知:"尝百草"、"得荼"的人应是母系社会的神农氏,而不是少典之后的炎帝神农氏。据目前史料对炎帝的研究可知,湖南株洲、湖北随州的神农氏是炎帝神农氏,既未"得荼",更未"解之",故崩葬于长沙。而且在早先的文献中找不到炎帝与的记载。所以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与湖南、湖北的炎帝神农氏无关。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