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工夫茶”有趣的历史现象

来源: 网络 |   查看: 20636次

通过对中国工夫原流的爬梳,可以发现几个非常有趣的历史现象:

  其一,早在唐代形成的中国工夫,有“工夫”之实,却长期未能得到正名,竟然出现了一千多年的“有实无名”的尴尬局面,甚而至于被误认为“失传”!令人深思。

  其二,中国政治中心的变化,牵动了经济中心之迁移,工夫文化也呈现“中心迁移”现象,显示出由北而南的运动轨迹,最后在潮州地区这个相对“隔绝”的有利生态环境中“定居”。

  其三,潮州工夫实质上已成了中国工夫的最古老型种遗存,称之为古代工夫的“活化石”也无不可。然而它却长时间被误认为是局部地区的民俗文化,人们忽视了“遗传基因”的原始性质,使其遭到长期不得正名的厄运。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所谓“中国道”、“中国工夫”、“潮州工夫”,实质上是三位一体的,其价值取向,当于成形时就已潜存或实存于现产文化和生活方式之中,只不过是未经梳理和发挥成为系统而已。所以说,目前流行的潮州工夫艺,正是《经》工夫艺的延伸,正是《经》工夫艺经历了千余年不断积累、不断扬弃、不断发展过程而获幸存的珍稀事物化成果,正是现代中国道之源。

  三、潮州工夫:究天人之际

  《周易.系辞下》载:“《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何谓“道”?《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是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这就是《易》道,它阐明天道、地道、人道的发展规律,启发人们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道之理,本由抽象而绰中实指,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功能。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称《易为中华文化之》“元典”。

  陆羽的《经》,正是一部属于”中国道元典“之书,它构成中国道原创性精神支柱。直到现代,这种元典精神通过今人的创造性转换,仍然生机央然地地提供指向未来、沟通世界的启示与灵感。是知《经》反映出来的道之理,正以潮州工夫为载体,挈握虚实两端,晋合中道之规,由实指而假寓抽象,同样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功能。

  1、潮州工夫的美学思想基础是“天人合一”

  大自然变化规律的存在已无庸赘述。中国(潮州)工夫道正是大自然人化的载体。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道艺术形式的规范化、程式化,就决不会有道之美。

  翁辉东著《工夫》,不分卷,有自序,概说;之本质;取水;活火;具(依次详说壶、盖瓯、杯、洗、盘、垫、水瓶、水钵、龙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箸、锡罐、巾、竹箸、桌、担);烹法(依次论述治器、纳、候汤、冲点、刮沫、淋罐、烫杯、洒、品)等。记述细致,眉目清晰。

  2、潮州工夫规范之美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周易.系辞》由封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它契合了天道自然。人体的这种“存在”,制约着人的生存意识,“道”就是诸多生存意识的综合体现。因此,世“道”都在力求最大限度地调节、利用自然力以为生命之美服务。形成于唐代的中国道,究其实质,便是生命之美的一种延伸。中国(潮州)工夫道之“七义一心”便是中国道的规范之美,是“立七义一心以尽道”。天道动,道也动。人类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绝不停息,因而个体内在心灵向自然复归之求善愿望也永无止境。“立象以心意”的延展,必定是“忘象以尽意”。那么,“立七义一心以尽道”,终极当为“忘七义一心以尽道”,这才算中国(潮州)工夫道的“和”之最高境界。彼时,道美与生命融为一体,道规范变成行为规范,达于“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上》)之境界。此处所谓的“不知”,意指道践履,处处契合自然,没有勉强,恰在此时似先天本能的流露。这种“行为自然”与“天道自然”的贯通一致,实乃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即最高境界之“和”,它是由鼎盛国势的活力孕育出来的具备中国早期恢闳气概之“和”。那才是中国(潮州)工夫道的真、善、美。

  四、潮州工夫:升华了的全人类都能意会之世界语

  《周易.乾.彖》载:“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反映出《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核心思想,是“炎黄子孙的幸福论”(邓球柏语)。这是《易》理,若要概括出中国道的《道》理,正可借用之:“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万国咸宁。”这几句话,观照出道乃保持高度一致人事以明天道的内涵,是“天道”的圆形回证,属“幸福论”转化而成的行为领域。

  中国(潮州)工夫道乃“人道”之载体,显示了“系善成生,读德大业”的人道原则,“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凝聚力,积德行善的未来意识,它既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又不乏类似全人类所共同向往的“共性”。中国(潮州)工夫道,实质上已升华为一种全新的、全人类都能意会、理解、破译的语言。中国(潮州)工夫道辐射之所及,已渐次形成独特而又统一的文化意识体系----文化。

  《礼记.礼运第九》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未来之世界文化,必然是东西文化交融协调的未来文化。而中国(潮州)工夫道正是建构世界未来文化之催化刘,也是建构世界未来文化之超前意识天使。

  五、为“工夫”正名

  “工夫”与“功夫”混称的情况,时下十分流行。其实,“工夫”不能称“功夫”。故特为之作文正名。

  1、“工”、“功”有别

  工,《说文解字》去:“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徐锴注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段玉裁注曰:“凡善其事曰工。”

  功,《说文解字》去:“功,以劳定国也,”《尔雅》云:“绩、勋:功也。”

  上述引文,说明了“工”、“功”的原始意义,区别一目了然,不可混用,如《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2、“工夫”、“功夫”有别

  “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但其区别仍然存在。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如《朱子语类.卷六九》去:“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道篇.卷一》去:“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钱德洪《论学书》去:“见在工夫,......此即行著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更深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以表现武打为主的故事片称为“功夫片”。此处的“功夫”特指武术,绝不可代之以“工夫”。

  3、“工夫”、“功夫”有别

  专指品饮之“工夫”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其后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资料,多称“工夫”。

  清中期以后,“工夫”作为型种遗存,流行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而潮州地区的传统叫法是“工夫”。按潮州声韵分部,“工”属“江”韵,“功”属忠韵。

  潮州工夫、中国工夫、中国道,实质上是三位一体。因而就潮州工夫的“本体”(即存在的原始本质意义、规律、法则)而论,其存在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借用王阳明的话说,“合得本体是工夫,做得工夫是本体”(《传习录》)。“工夫”即“本体”。这意味着哲学的玄思离现实生活越近,其生命力也越强。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有览于上述的文字原义追溯,最早的文献记载,流行地区的传统叫法,潮州声韵的分部参照,工夫的突出特点,“工夫”即“本体”的哲学思考:我们应该还“潮州工夫”以正名,放弃容易发生歧义,缺乏概括能力的“功夫”称谓。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