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彩云追月 植物航天育种服务现代农业

来源: 网络 |   查看: 21782次

  “老广”梦婵娟(组图)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广东作为西学东渐的入口,最先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当中也包括西方天文学的最新成果。早在1925年,中山大学就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天文专业数天系,4年之后,又建立了高等学府中第一个天文台。

  虽然“先行一步”,但相比起北京、酒泉、西昌等地,广东既没有航天发射基地,也没有航天科研基地,看起来像是与航天科技“脱节”了。实际上,老广的“航天梦”从来没有停止过,并期待着在这片星空中舞出灿烂未来。

  成果

  “天上飞的”服务“地上种的”

  “广东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远不只民众表面看到的一些产业,更多的部分出于保密性质的原因,不便对外宣传。”省科技厅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例如焊接技术、卫星导航等重要的技术支撑,都是由广东企业来完成的。而其他一些由航天科技和航天产业所带动的航天附加产品也同样不可小觑。广东的许多航天科研成果,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植物航天育种就是航天高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的创新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华南农业大学就开始进行航天搭载试验研究,是广东省最早率先开展作(植)物航天育种研究的单位,经过十多年艰辛建设,华农终于走进具有独占性、唯一性的国家工程中心行列,成为中国“植物航天育种”的重镇。

  2009年11月2日,该校的“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这不仅是华农第一个国家工程中心,也是广东省属高校的第一家国家工程中心。这也标志着在植物航天育种方面,广东向最尖端迈出了一大步。

  华农副校长、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对笔者表示,该中心设定的总体目标是成为国家植物航天育种技术研发创新基地,植物航天育种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孵化基地,植物航天育种共性技术和专用技术辐射中心,植物航天诱变种质资源创建、收集、评价和利用中心,植物航天育种研究和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植物航天育种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平台。

  “这个总体目标,实际上也是国家的目标。”陈志强说。

  据了解,“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在航天诱变新种质资源创建、评价和利用,航天诱变机理、新品种和配套工程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对整合我国植物航天育种研究力量,提高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的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并没有沉寂下来,相反不少航天产业的开发都走在全国前列。”不少专家表示,航天产业广泛的带动性不容小觑,而由航天科技所衍生出的各项产业,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发挥着传统产业所不可比拟的效益和作用。

  反思

  不要等到嫦娥探月才关注航天

  “对青少年的兴趣培育和教育一定要到位。”罗桂生说,“要追溯历史,让广东的青少年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多与媒体沟通,做航天科普知识的系统宣传,尽量避免‘一阵风’式的热潮。”

  华师附中教授物理的李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华师附中都会向学生用心推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以航空航天为优势学科的学校。在学校的悉心培育和有意识地引导下,该校不少学生都对这些尖端的学科很感兴趣。例如2010年高考,该校录取人数分别为北航7人、哈工大4人、南航2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跟风”的情况依旧存在。刚从广东某高校毕业不久的小黄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据其观察,往日里身边的同学对天文并不关注,平时探讨天文知识、组织天文活动的人总是熟悉的那么一圈人。只有当中国在航天领域有重大突破的时候,同学们才会想起身边的天文爱好者们,而此时他们往日被“漠视”的特长也才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虽然广东航天科普教育的基础是好的,但怎么利用现有的良好资源,仍是日常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既然有天文台的学校有50多家,那我们就必须利用好,不能让天文台空置。”罗桂生说,但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据其了解很多天文台仍处于空置阶段。

  采访中,多名天文专家呼吁,虽然资源浪费的情况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既有学习压力的影响,又有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既然花了几十万建造天文台,就应该让它变成一个真正能够宣传航天航空知识的平台。

  基础

  航天科普从娃娃抓起

  虽然处于高端的航天产业不落后,但很多人仍认为“老广”过于务实,对高高在上的航天知识、航天事业越来越冷淡,比如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科普连环画杂志《奥秘》在广东街头报亭几乎难见踪影;大城市内的科学城、科学中心设备先进,但日常参观者稀落;在一些大学社团生活中,“天文组”的人数比航模、电影、历史等热门组别的要少一大截。

  这是否与广东没有航天发射基地或科研基地有关?

  “虽然老广身边没有卫星发射场,甚至没有航天的测控、附件制作基地,但广东的天文科普工作做得很有特色,底子不错,这意味着广东未来的航天科研大有可为。”省天文学会航天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桂生说,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航天其实是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化应用。航天事业的发展,除了需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部分客观因素外,更需要航天知识、天文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从娃娃抓起。

  在9月22日结束的“第四届国际天体物理与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OAA)”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位代表国家队的同学,从23个国家12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得银奖。

  “要保持航天业有步骤、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才的持续培养,在这点上广东的基础很好。”罗桂生说,全省内拥有天文台的学校就有50多家,而天文学会的会员初具规模,天文台鼓励会员和指导大学生开展航天科研,并通过师资力量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航天科普知识的推广,“这些都是航天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思路。”

  而笔者也从全省的各大高校了解到,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内的多家广东高校,都有与天文和航天有关的学生社团。很多大学生都对太空有好奇心,只要有所激发就好。

  记者手记

  广东航天产业未来大有作为

  “点火”!这样的声音在中国航天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出,但每一声“点火”背后,都矗立着一块里程碑。中国航天就是在这样的“点火”声中,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让国人为之激动。

  昨日,伴随着“嫦娥二号”的发射升空,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人纷纷为之欢呼喝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广东首支民间探月团在现场感受了这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团内最小的航天爱好者才13岁。

  在广东这样一方经济高速发展的热土,在多数人过着吃快餐的生活,忙着赚快钱的日子时,仍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奉献,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广东的航天事业。

  曾有一位省科技厅的工作人员向笔者透露,其实中国航天的部分研究成果是出自广东企业的,但由于保密的原因,不便对外宣传。尽管他们的付出不为人所熟悉,但他们的成就却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广东人的心。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虽然专业并不热门,但广东每年都有一批眷恋太空魅力的莘莘学子,积极地报考以航天领域为重点学科的高等学府。

  虽然广东没有航天发射基地,但并不意味着毫无作为。例如航天研究中人才的输送,生产生活中航天科技的运用,这些都是航天产业里的“广东身影”。“特别是广东娃娃的脸孔,让人印象深刻。”在笔者采访中,很多专家都表示了同样的观点,“未来广东的航天产业,大有作为”。

  现场

  百名“老广”见证嫦娥二号升空

  13岁小朋友想当宇航员

  “10、9、8、7……”随着嫦娥二号点火腾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青岗坝平台爆发出阵阵欢呼,现场红旗舞动,百人齐举杯痛饮庆祝。由110人组成的广东民间探月团不仅在全国各地观礼团中规模最为庞大,也是国内唯一一支民间探月团。

  当天下午3时,广东民间探月团开赴发射基地,除现场参观“待字闺中”尚未拆卸活动架的嫦娥二号发射塔架外,一众团友过足了拍嫦娥、看火箭、竞猜火箭部位和功用的瘾。据介绍,此次担任嫦娥二号发射的是当地的2号发射塔。昨晚6时,之前“雪藏”在塔架中的嫦娥二号终于露出神秘的面容,当地偶尔飘起零星小雨,有团友在担忧火箭卫星发射的同时,却仍不减探月激情。

  “中国加油!嫦娥加油!”在距发射现场约3公里左右的青岗坝平台上,尽管条件简陋,广东探月团仍架出相机、打出横幅,舞动小国旗,一次次喊出嘹亮的口号。

  下午6时45分,随着发射时间的临近,原本较为平寂的平台上等候的人群开始变得骚动。“冒烟了……快了快了……”人们互相大声交流张望着,相机、手机开始齐齐上阵;晚上近7时,在参观台附近一带半山腰激昂的倒数声中,巨大的轰鸣声从远方震天响起,一串白红色火球衬托的火箭划破天空,冲天而起!广东探月团占据的大草坪也开始沸腾,百人齐开瓶举杯,为嫦娥二号庆祝,现场除团友觥筹交错外,不少外地参观团也自动加入到了这场狂欢。

  据悉,本次广东民间探月团的成员中,年纪最大的60多岁,小的只有13岁,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附中的王梓雄小朋友。他兴奋地说:“这太壮观了、太美妙了、祖国太强大了!我梦想当一名宇航员!”唐梦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