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武夷月明岩茶人生——记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姚月明

来源: 网络 |   查看: 19261次

沿着姚月明的人生轨迹,品闻着那不时散发出的浓郁香,姚月明几乎成了武夷岩的代名词,他艰辛的岩人生,让闻者倾心,听者动容。

名山出名。武夷山灵秀山川孕育出的武夷岩,品质优异,驰名中外。它是世界四大类中的中小叶种树之代表,又是乌龙类之始祖,位居中国十大名之前茅,备受世人之青睐。

72岁高龄的姚月明老人把他一生中的50多年时光交给了岩,并成为武夷岩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人物。

姚月明,193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年仅21岁的姚月明毕业于安徽大学叶专业,被分配到当时全国三大叶试验场之一的崇安叶试验场任试验组长,成为该场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叶专业大学生,挑起了武夷岩科研带头人的担子。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乱与动荡,曾经辉煌一时的武夷山业处在历史低谷期。当时崇安全县叶产量不到1000担,仅是现今武夷岩产量的1/10左右。年轻的姚月明一到武夷山,便投入到场的恢复性建设和栽培制作的科研实践中去。他负责规划勘察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有着4000余亩园的机械化场——崇安场。同时,他还负责武夷岩的粗制加工和新品种培育,以及武夷名枞、武夷土壤、武夷耕作法、叶病虫害四个专题的调查。为搞好调查,他与教授、师带着水壶,背着馒头,手拿罗盘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走,将每片园的地理位置、生长环境、品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饿了就啃啃馒头,夜里走到哪儿睡到哪儿。不知跑了多少山头,也不知在山上睡了多少个晚上,终于他写出了第一篇论文《论武夷耕作法》,该文后来还成为中等专科学校的教材。

几十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上世纪60至80年代,经他一手攻关的烘青绿被定名为崇安场高级莲心,作为当时国家的主要外交礼,武夷水仙被评为农业部部优产品。他先后进行武夷名枞、武夷区病虫害调查及武夷岩耕作法等多项专项调查。1958年,他设计使用了福建省第一条萎凋槽和四锅联炒式杀青机,1959年设计了乌龙专用第一台“双列联动摇青机”。

1983年前后,作为当时最大龙头企业的崇安场陷入困境,企业负下200多万元的巨债,当时的崇安县领导找到姚月明,让他出任场长,带领企业脱困。1984年初,姚月明受命于危难。他带领销售人员北上东三省、上海、南京,南下广州、厦门等地,把库存4000多袋销售一空,场终于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场里经营开始好转。之后,姚月明又用了两年时间,还清270多万元的旧债,并盖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厂房。

1987年,企业经营走上正轨,姚月明按约辞去场长职务,又回到他的书斋去搞科研了。

武夷山这一方叶的圣地,吸引了大批叶界的专家学人。几乎全国所有叶权威都在此呆过。当代圣吴觉农先生就在武夷呆过10年之久。吴先生去世后,全国叶界三大权威——制权威陈椽教授、栽培专家庄晚芳教授、叶化学专家王泽农教授也都先后在武夷长住过。这三人都是姚月明的导师。

自从姚月明来到武夷山,便无可救药地痴迷上了这方山水和山水中的叶。在安徽大学时,姚月明是陈椽教授的得意弟子。毕业时,陈教授建议月明留校任教,年轻的姚月明认为,要认识,就得到它生长的地方去。于是他被分配到了崇安场。三年之后,陈老先生来到场,邀请高足回校任教。武夷岩丰富的品种、独特的品质令姚月明着迷不已,哪里肯轻易离开。陈老无奈让步:再给你7年时间。7年之后,陈椽老先生如期而至,没想到他又失望了。

姚月明的投入和努力并没有白费,他对武夷岩在海内外声名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61年5月,陈椽教授叫不回弟子,只好采取折中的办法,安排姚月明到安徽农大给他叶系1-4年级400多名学生汇报10年来的科研成果。几场报告下来,这个系掀起了武夷岩热,3个毕业班的100多名学生都要求毕业论文写武夷岩,姚月明成了这100多名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一时竟无法脱身。

1961年,中国农科院在杭州召开年会,会上给了姚月明3个课题,一是武夷岩基础理论研究;二是武夷岩初制机械化研究;三是武夷岩新工艺研究。并给了13万元的经费和15年时间,由安徽农大、浙江农大和福建省叶研究所配合姚月明完成这个课题。之后几年,每年到场协助研究和实习的大学生都有二三百号人,崇安场一时间在全国叶界盛极一时,而武夷岩也随之声名远播。

姚月明对大红袍的培育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1953年至1955年,姚月明随叶鸣高和陈书省两位老叶专家在武夷山进行武夷名枞调查。这期间,姚月明从大红袍母本上剪了几根长穗,扦插在实验场办公室后面,并且已经存活两棵。1958年这里建机场,这两棵珍贵苗不幸被拔除。文革时期,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迫离开叶实验室,下放到场农业区内种水稻。但姚月明仍偷偷利用业余时间培育大红袍,培育出来后沿用吴觉农先生当初的命名“北斗一号”。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红袍开始供应外贸,但数量微乎其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臻成熟,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武夷山许多农都种植了大红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几十亩。但是,由于姚老与大红袍这种异乎寻常的关系,由他亲手监制的大红袍还是要比其他的大红袍贵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姚老每年签名制作的大红袍也仅20来斤,成为各地商争相竞购的奇货。

5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今,安贫乐道的姚老与老伴居住在武夷山市府大院的一套两居室的蜗居内。他依旧每天都很繁忙,特别是每年的3-7月,采期间,他每天都巡走在园和工厂之间,无偿为农提供技术指导。

姚月明,这位武夷岩的泰斗,一生与武夷岩结下了“生死情缘”。无论是在事业鼎盛时期,还是隐归阶段,他都执着地进行武夷岩研究,在武夷山这个山沟沟里一呆就是50余年,其精神、其情愫令世界人为之敬佩。

年深月久的濡染,武夷岩的悠长的韵味已深深地融入到姚老的身体和灵魂,甘泽而乏馥郁,香久益清、味久益醇,久藏不坏……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