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茶叶采摘培训教材

来源: 网络 |   查看: 35527次

 

为了采但采的含义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树长寿、常绿、一年多次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采收过程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叶的采早采迟、采大采小、采老采嫩、采多采少,不仅影响叶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树的生长发育,影响叶的高产稳产。总之,有2个基本矛盾贯穿采摘的全过程;即采与养树之间的矛盾,芽叶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认识到这些矛盾只有通过合理采摘才能得到解决。

合理采摘的基本原则

     合理采摘是广大群众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得出的一个系统、科学的结论。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控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达到叶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目的。因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合理采摘应该有不同的技术内容,但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采养结合。在采摘的同时,必须注意留养,保证年生长期内有一批新生叶片留养在树上。
     2、量质兼顾。叶是一种商品,竞争性强,不但要数量多,而且要质量好。成的质量,除受加工技术影响外,主要决定于鲜叶的质量。因此,在采摘鲜叶时,强调量质兼顾,这是保证成品质的重要环节。
     3、因树、因地、因时制宜。我市区分散,品种资源丰富,类繁多,这是任何别的产县(市)所不能相比的,但这也给采摘技术带来了复杂性。不同的品种、树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一样。不同的类,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采摘技术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合理采摘的科学依据

     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揭示并充分认识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就能获得种的更大自由。合理采摘的科学依据有以下几点。
     1、树新梢的生长特性。树在年生育周期中,新梢的生长有2个基本的特性:一是顶端生长优势;二是多次萌 发生长,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新梢生长时,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呈休止潜伏状态。及时采去顶芽,改变生长素和激动素的极性传导和分配状况,就可解除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树新梢生长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一年中能多次萌发生长。萌发次数的多少,除受品种特性、树龄、树势制约外,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般在萌发2-3次;而在采摘的情况时;可萌发4-6次。
     所以,合理采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用树生长的顶端优势和多次萌发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为手段,解除顶芽的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达到多采、采好的目的。
     2、树叶子生育和生长规律。树是常绿植物,叶子对树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叶子的生长情况,往往是衡量树势强弱和分析园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生长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期、叶子寿命和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新梢生长快的,一般两三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五六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生长快的需10~20天;生长慢的,需要20~30天。叶子未成熟前生理上的一个特点是,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即消耗大于积累。新梢展叶多少,差异很大,多的可达10多片,少的一两片,一般能展叶4~6片。树叶片的寿命总是随着展叶时期的推迟而缩短。树冠上新叶的增长具有季节性,而老叶的脱落则是常年都有,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多集中在新梢生长季脱落。通常是新叶增长最多之时,也是老叶脱落最多之际。据测定,采叶树,由于采摘的刺激作用,有延长叶龄,促进新叶生长的功效。因此,在年周期中,采叶树新叶的相对增长量大于自然生长的树,而落叶面积却相应地大小于自然生长的树。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理采摘就是在认识树叶子生育特性和消长规律的基础上,做到既及时分批采摘符合制嫩度要求的芽叶,又适量留养一定的新生叶子,以维持树正常生命活动和再生产。
     3、树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的相互关系。树地上部和地下部在生长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使树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和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的相互供应和自动调节上。根系生命活动所需的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养料和一些微量活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素等,主要是靠地上部茎叶合成而供给的;而地下部茎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水分、矿物质等,则是依赖于根系吸收输送的。茎叶与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当营养物质分配上产生矛盾时,树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因此,在年生长周期中,茎叶与根系表现有交错生长的现象。在我区、自然生长的幼龄树,根系与枝叶在一年中各有3次生长高峰,总的趋势是新梢生长期地上部枝叶生长占优势,树休眠期地下部根系生长占优势。
     合理采摘,就是利用树上下部生长的这种相对平衡特性,通过 人为的手段;打破这种相互平衡关系,促进地上部新梢的生长。在不影响树生机的前提下,使尽可能多的营养物质形成经济产量——叶。

合理采摘与留养的基本做法

     1、采摘标准。叶的采摘标准,直接关系到当年产量、品质与收入,必须根据各种类对原料的要求来确定。以正山小种红为例。据试验,同样留鱼叶采,3年中叶品质与收入均以一芽二叶采最高;一芽三叶采的次之;一芽四叶采的,产量很高,比一芽二叶采的增长47?3%~101?5%;但品质很差,收入也低;一芽一叶采的,产量很低,收入也低,因此,红应采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烘青绿的采收标准可与红采摘相同。乌龙,应采完整的对二、三叶梢。闽南乌龙以小开面至中开面为宜;而闽北乌龙以中开面至大开面为宜。白,如制白牡丹,应采肥壮的一芽二、三叶,要求达到芽叶“三白”,即芽白,一、二叶叶背白;制银针须采第一真叶刚离芽体尚未展开的芽(形如鹰嘴),然后剥离真叶(别制红、绿),用单芽制成银针。贡眉采摘以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
     2、采留时间。
    A、开采期:开采有二种含义,一是幼树开采,一是年、季开采。幼树开采依树龄、树势而定,一般种植后经3~5年管理,定剪和摘顶养蓬等,树高幅70厘米×80厘米时,就可以开始合理采摘。台刈重剪或经留养、压条复壮的树,前期应以养为主,并利用顶芽生长优势,适时分批摘顶,摘高留低,摘中留侧,促进分枝,待树高幅达到标准时方能开始合理采摘。
     年、季开采期应根据越冬芽或其后各轮芽萌发(即鱼叶开展期)、长梢速度、留叶要求与各类采收标准等而定。在正常情况下,红绿区,当10%~20%芽梢已达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我市现有栽培品种,春萌发始期或盛期大多在3月下旬,早者3月上旬,迟者4月上旬,萌发后长至一芽三叶时,均需15天左右。因此,红绿每年头轮(即春)开采期,早芽种福云6号多在3月中旬前后;福鼎大白、福云7号等多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中芽种,如菜、毛蟹、梅占等多在4月上旬,迟芽种,如政和大白,水仙多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盛采期早芽种多在4月中旬左右,中芽种多在4月下旬,迟芽种多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
     由于春萌发集中、整齐,高峰期明显,叶产量占年产量40%~60%,因此,掌握合适的开采期对提高叶产量、品质以及养树与调剂劳动等,都有好处。大型场和栽培无性系品种面积大的场,更应注意掌握稍早开采。同时春早、季季早,春迟、季季迟。头轮以后各轮开采期限;可以前一轮采后30~45天或大约35天左右为参数来推算。
     B、停采期:停采是指在每一年周期中,结束某片或某品种的嫩梢采收工作,停采期迟早,直接关系到当年产量与收入,也关系到树生长与来年产量。为此,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管理水平,青、壮、老不同树年龄的实际生长期,可采轮次等,订出不同的停采期。不宜统一停采。如管理好、树势壮、留养好、早霜期较迟、停采期可略迟些。一般可采至最后一轮或提前一轮结束,以增加当年产量,我市区一般可采到白露或秋分左右。如树势弱、管理差、早霜期早,或需要继续培养树势,可适当提前1~2轮结束,以留养秋稍,扩大树冠或复壮树势,提高或稳定来年产量。
     3、采留方法,青年树,前期应掌握以养为主,适当地采收,“打顶”为主。春后期留一大叶采,并及时采收下部对夹叶。对树冠表层嫩梢应多留叶,以利养壮树势,扩大树冠。
     壮年树,尤其对盛采的壮树,应以采为主,采养结合,按标准适时分批合理留叶采,做到采养结合,边采边养。对于树冠表层壮梢可留一叶采,其他可留鱼叶采,同时,应及时采摘丛里,下脚对夹叶,并除去花果枝,减少养分消耗。
     老树,应以采为主,适当留养,可春夏集中采,只留鱼叶,即多采少留(因为这类树长势弱、多半为对二、三、四叶梢)。秋集中留养、多留少采。但对于要改造的衰老树也可采取“春大采、夏改”的方法。

机具的选用

     我国对采机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年来,进展较快。机器采已在部分地区和较大面积场推广,我市采机推广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目前全市区,基本推广使用,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1、采机类型与采摘效果。我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10余种。采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基本类型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动式,水平旋转钓刀式3种。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3种。
     采机的工效与芽生产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如用机动螺旋滚切式采机(采摘水仙、梅占、毛蟹等品种)每台两人轮换工作。台时产量为80~100公斤。比手采提高10~15倍。日本川奇单人采机,两人轮换操作,台时产量也可达50~60公斤,比手采提8~10倍。
     采机的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加上破碎但能制的部分鲜叶,可制率达85%~90%。水平旋转钩刀式采机的完整芽叶为40%~55%,可制率在75%以上。螺旋滚切式采机的完整率芽叶只有30~40%,可制率在50%以上。
     2、机采树树冠的培养。现有研制的采机,没有选择性,只能采摘树冠面上的芽叶。如果树树冠不平整,发芽不整齐,生长势不旺盛,往往影响机采的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叶质量。因此,必须对机采树树冠进行必要的培养,以适应机械采摘。
     准备实行机采的树,一般应视树的生长和树冠平整度等具体情况进行重修剪或轻修剪,剪后即可机采。约经一两年机采后,机采树冠便可形成。根据研究资料和国内外的经验,机采树树冠的高度;以60~80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不便机械操作。如树高超过1米,则应进行修剪。
     采用何种树冠形状,最适于机械采摘?这需要从叶单产、劳动强度、采工效等方面综合考虑。树冠形状对叶产量的影响,各地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有的以孤形产量为高,有的则以水平形产量为高,但一般差异大不明显。从劳动强度、采摘工效考虑,弧形树冠便于机采。因此,一般认为灌木树,宜采用弧形树冠;小乔木型树,则可采用水平形树冠。
     3、机械采的几个问题及解决的途径。采机在我市使用时间很短,目前,使用面积还不大,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因此,尚缺乏完整和系统的资料。但在试验和试用过程中,也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
     ①鲜叶质量问题:目前,一般采机对芽叶的选择性还不理想,在同一时间与手相比,机采鲜叶的质量,一般低于手采的,主要是存在芽叶破碎、混杂和老梗老叶三大缺点。因此,机采的鲜叶,一般只能做中档以内的叶。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各区的经验,如能再在制工艺上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还可适当提高机采的品质。目前采工严重不足,手工采普遍存在大把捋、一扫光等不良的粗采、滥采现象,造成老梗多,单片碎叶多,老嫩不均,大小不一的弊病;机采可保证鲜叶的整体质量,比手采提高一个等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选育并建立优良(如发芽势强、节间长、持嫩性强)的无性系树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来看,一是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好适于机采的树冠;二是要研究提高机采的技术。
     此外,如园面积较大,劳力紧张,芽叶不能及时用手工采下,则从整个生产来看,采用机采,品质将不致因此而降低,甚至还可能有所提高。
     ②鲜叶产量问题。综合各区的实际情况,机采对鲜叶产量有一定影响。一般机采初期影响大,机采一两年后影响少,甚至没有影响,树未形成采摘面的园影响大,已形成采摘面的影响小。春影响大,夏秋反而有增产效果。机采对鲜叶产量的影响,主要是漏采造成的。解决途径,除了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好树冠外,可在机采初期,采用机采和手采结合采摘,效果更好。据安徽省祁门叶研究所等研究,先用机采,再进行人工辅采,或叶高峰期采用机采,其余采用手采,都比全机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③树长势问题。机采树经连续几年机采之后,生长势有削弱趋势。一般是芽密度趋于密集,新梢展叶数逐渐减少,对夹二、三叶增多。百芽重减轻,机采条件逐渐恶化。这种机采树生育的一般规律,手采树也同样存在,但机采园树势削弱的速度比手采园更快一些。这一问题,主要有赖于修剪技术和肥水管理来解决。据研究,进行重修剪以及增施氮肥,旱季灌溉等措施,对复壮树势,提高产量都有显著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