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普洱茶干仓、湿仓的迷失

来源: 网络 |   查看: 18823次

正当坊间多数的普洱学家,透过媒体及文章来强调干仓存放的重要(指较干燥的储存法),只要一谈起湿仓(潮湿或湿度较高的仓库),莫不闻“湿”色变,将湿气看成是洪水猛兽一般,退避三舍,期期不以为可,其实,抱持这种观念的人,对于普洱的「后发酵原理」是有所误解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就比较清楚,例如台湾乌龙的发酵方法,是利用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来帮助叶内有机物质及儿素的氧化,简单的说,所谓的发酵度,泛指的就是儿素(或单宁)氧化的程度,一般坊间皆以%来表示,如轻发酵在15%以下,中发酵在20%~35%...等,依照制者所需要叶的风味及口感来决定发酵的程度,一旦叶经过杀青后,就大致决定了,要改原有的发酵度及滋味,只能透过后续的焙火技术及自然长时间陈化的后发酵才行,但前者只能补足叶中局部发酵不足的部分及调整汤中的滋味结构,而后者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陈放,汤才会变得柔顺,但往往要喝之前,还是要经过再一次的焙火走水,汤才会甘醇爽口,否则超过10年以上的乌龙,滋味会愈变愈淡。

而普洱又是如何呢?大致可分为制作时的「前发酵」及制好之后的「后发酵」,传统普洱的制作流程非常简易,即将采收的生叶,放在锅内用手揉捻去菁,让其自然通风至干燥为止,一般含水率在9%左右即可,而做好的毛,叫做「晒青毛」或称「晒青」,归在毛类,但是与其它如蒸青及炒青的绿相比,不论颜色、滋味、口感却大不相同,那是因为大部分的绿,讲求的是尽量不要发酵,让叶保持愈鲜爽愈佳,而晒青却不同,在曝晒的同时,实际上叶已经开始发酵,尤其是云南属高海拔区,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很强,即使是几小时的曝晒,都足已让叶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发酵,再加上自然风干时,叶本身含水量甚高,也带动叶内有机物质的氧化,因此若将其归类在不发酵的绿,实在会让人误解,(所以笔者也不能认同目前云南流行的现代烘青普洱制法,因为即使是低温烘青,都会造成日后后发酵的困扰,此点,有机会再论述)。而普洱在制程中的前发酵原理大致与乌龙相同,都是靠叶本身内含的多酚氧化酶来进行发酵,但是为什么叶在杀青后,居然还能够在太阳下曝晒而不会积水或变红,原因何在?着实困惑了笔者数年之久,此部分一直到深入云南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锅炒揉捻时间的掌控只有几秒而已,并未将叶内的多酚氧化酶全面钝化,跟一般杀菁的意义不同,比较贴切的说法,应该叫做「去菁」,而书上写成杀青,实有误导之嫌。既然不是杀青,又为什么要多这一道手续呢?(实际上最古老的云南制法,是直接将生叶放在室外太阳下边揉边晒干为止)。这就好比料理师傅在炒青菜时,都会将青菜放在滚烫水中划一下,再放入锅内炒,如此先将表面的细胞膜破坏,并去除叶面的菁味,再炒时,青菜就能保持鲜绿,且不容易变黄变黑,并可缩短炒菜的时间。而普洱的「去菁」,在某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只是普洱的奥秘之一,真正复杂的是在毛制成后,其陈放的「后发酵」过程。

谈起「后发酵」,在台湾几乎所有普洱的专家,都一面倒的认同只有干仓才能让普洱愈陈愈香,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不然,早期的普洱大都经过香港来台,在长时间的运送过程中,普洱已与大自然的环境有所接触,尤其在香港存放时,实际上已经过香港高湿度的洗礼,来台湾之后,自然放在干燥之处,其滋味的转化才会完整,但若纯就〝新的普洱〞存放而言则不尽如此,诚如前几期有介绍某些普洱的爱好者,将自己多年的存经验在文章上与大家分享,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但某些论点,笔者仍觉得有待论证,就好比文章中有提到将新存放至干燥的地方七、八年以上,虽然面干净有油光,汤明亮又带蜜香,十足的符合好的条件,但喝起来,嘴内总是略带苦涩,为什么?有关这问题,笔者也持续实验了五年以上,将新分别放在不同温、湿度的地方,长期观察其变化,结果与上述相同,长期存放在干燥地方的,口感生硬又略带苦涩,谈不上顺口甘醇,而存放在湿度略高之处,汤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比较甘甜、柔顺。这样的结果,让长期研究台湾乌龙制作及焙火技术的笔者,百思不解。直到深入了解普洱的技术及后发酵的原理的变化后才真正明白,原来普洱的后发酵并不同于一般乌龙焙火的概念,甚至某程度上是完全相反的思维,如乌龙是靠「火」:如热气、辐射能…等将叶内含的物质转化,而普洱是靠「水」-湿气来让叶内质转变。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