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茶树栽培技术(二十八)

来源: 网络 |   查看: 25672次

2、当代叶采摘技术

现代,尤其是50年代期以来,叶科技界加深了对叶采摘技术的研究和讨论,无论在认识上的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合理采摘的技术体系。

(1)采摘的生物化学基础

叶采摘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在叶采摘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矛盾,即采与养树之间的矛盾,芽叶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充分认识树的生育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采摘技术,才能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关系,实现叶的优质高产、延长经济年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叶用作物,采收的芽叶即树的新梢,既是制的原料,亦是树重要的营养器官。新梢上成熟的叶子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的场所。树新梢具有顶端生长优势和在年生育周期中多次萌发生长的特征。树新梢由顶芽和侧芽萌发生育而成。顶芽和侧芽所处位置和发育迟早的不同,在生育上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亦最快,占有优势地位。但顶芽的旺盛生长,抵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萌动推迟,生长绶慢,甚至呈潜伏状态。所以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新梢每年只能重复生长2-3次,分枝少,树冠稀。而人为的采摘,可解除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梢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密度增加。但叶采摘不能过度,否则树上叶子太少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不利于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影响树的生长发育。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开展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历期、叶子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与树内部的生理机能和外界的环境条件紧密相关。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在杭州地区测定,新梢生长快的,2-3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5-6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的历期,生长快的只需5-6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的历期,生长快的只需13-14天,生长慢的则需28-29天,平均为16-25天,新梢展叶多少,差异甚大,多的可达10片以上,少的只1-2片,一般能展叶4-6片。树叶片寿命,以春梢上着生的最长,夏叶其次,秋叶最短,叶子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约320天左右,老叶脱落常年都有,但多数在生长季节脱落,新叶生长最多之时,也是老叶脱落最多之际,4-5月是落叶高峰期,叶子是树制适有机物质的“加工厂”,叶子的适度繁茂是衡量树势强弱和预测叶产量高低的标志和依据。所以在年生产周期内,必须有适量的新生叶子留养在树上。树冠上绿色面积的多少,主要是叶采摘留叶的数量和留叶时期所决定的。因此,叶采摘便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

(2)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采好、提高叶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可概括为标准采、适时采和留叶采。

①标准采 指按一定的数量和嫩度标准来采摘树新梢。成品的品质,除受加工技术左右外,主要是由鲜叶原料的质量决定的。一般说,采摘细嫩的芽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素等含量高,内质好,但重量轻,产量低;而采摘粗老的芽叶,多糖类、纤维等含量高,重量高,产量较高,但有效成份含量低,内质差。也就是说,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收益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采标准决定的。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制订并严格掌握采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类众多,品质风格和各异,对鲜叶采摘标准的如度要求,差别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四大类。

名优类,采制精细,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叶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名优发展迅猛,不但一些传统名,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产区扩大,单产提高,而且还不断开发创制了许多新的名优种,如荆溪云片,无锡毫,安吉白片、临海蟠毫,敬亭绿雪、霍山翠芽、安化松针、高桥银峰、永川秀芽等。名优类对鲜叶的嫩度和匀度要求大多较去年高,很多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这种细嫩采标准,产量低,花工大,季节性强,多在春前期采摘。

我国内销和外销的大众红、绿类、如眉、珠、花、工夫红、红碎等,是我国的主体类,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适中,待新梢展叶到一芽二、三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按季节迟早和成品不同级别的要求而灵活掌握。一般春前期,采制物级和一级,以采一芽二叶为主。春中期,采制二、三级,以采一芽二、三叶和对夹叶为主。这种较适中的采摘标准,量质兼顾,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经济收益高。

武夷岩、安溪铁观音等乌龙类,是我国传统的特种,以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著称于世。采摘标准须待新梢生育将成熟,顶叶开展度约八成左右时,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这种偏老的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中等,产值较高。

、老青等边销,是我国特有的类、对鲜叶的原料的嫩度要求较低,黑的采摘标准是,等到新梢快成熟或已成熟形成驻时,采摘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老青则需等到新梢基部呈红棕红色已木质化时,才刈下新梢基部一、二片新叶以上的全部新梢。这种较粗老的采摘标准,全年只能采二、三批,但产量较高,而产值则较低。

掌握采摘标准,实际上就是掌握新梢的嫩度,在生产实践中,多是根据芽叶大少、展叶多少、芽叶色泽和形状等生态特征。来判断新梢的嫩度,例如新梢初展,芽长于叶,是特级龙井的鲜叶嫩度特征,新梢展叶二、三片、叶色黄绿,近芽的第一叶叶面卷曲,是高级红、绿的芽叶特征;新梢已形成驻芽,叶色转青,近基部一、二片新叶已接近成熟,是乌龙采摘的嫩度特征。

②适时采 根据新梢生育状况和采摘标准,及时,分批地把芽叶采摘下来。

我国树栽培区域辽阔,地域之间由于光、温、水、土等自然因子的不同,树生长期的长短有显著的差别,采时也就因地而异。江北区的季约在5-9月,江南区季约在4-10月,西南区的季约在3-11月。华南区除部分如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一年四季可采外,大都在春、夏、秋三国采,习惯上称春、夏和秋,也有称头、二、三、四的。名季的时间划分上不尽一致,大体上3-5月采收的为春,6-7月采收的为夏,8-10采月收的为秋。每季开采的迟早,采期的长短,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与树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也有密切关系。在自然因子中,气温和降水起主导的作用,而在栽培技术中,除采摘枝术影响外,修剪技术、肥水管理关系较为密切。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广大产区,春的开采期,主要受早春气温的影响,一般3月平均气温较高时,开采期就早。早春进行轻修剪的,一般开采期要相应推迟,剪得越重越迟,影响越大。夏秋则主要受肥水状况的影响,雨水调匀,雨量充沛,有利芽萌发生长,开采就早,采期亦长。反之,芽生育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开采期就推迟,采期缩短。

一般认为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特别是春,这时树体内贮藏物质丰富,气候温和,温湿条件优越,树萌芽力强,新梢生长旺盛,高峰期明显,如开采期掌握不当,易造成顾此失彼,养在采老,不仅使叶品质低劣,收益降低,而且会影响树势和全年叶的增产。根据各地的经验,一般红、绿区,采用手工采摘的,春季当蓬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夏秋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采用机械采摘的,春季有70-8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夏秋季有6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为适宜开采期。

树的营养芽因着生部位不同,萌发迟早、生育速度也就不同。所以除掌握好开采期,按标准及时采外,还必须进行分批采摘,先达标准的先采,未达标准的等长到达到标准时再采。采批之间的间隔期,即采摘周期的掌握,也非常重要,是保证鲜叶品质,促进芽不断萌发,实现优质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采摘周期的长短,采摘批次的多少,应视树新梢生育状况和采摘标准而定,气候条件好,肥培水平高,树势旺盛,新梢生长迅速的,采摘周期宜短,采摘批次要多;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高的,采摘周期要短,采摘批次要多。一般红、绿产的制区,用手工采制的,春的采摘周期以4-7天为宜,春前期采摘名优或高级红、绿的,采摘周期应缩短到2-4一。夏秋的采摘周期以5-8天为宜,据浙江许多高产单位的经验,一般春分6-8批采,夏分5-8批采,秋分6-10批采,全年采摘20批左右为宜。

秋季停止采的日期,俗称封园期。封园期迟,有利当年增产,但不利于树势培养和翌年增产;反之,如封园早,对当年秋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却有利树势培养和翌年叶增产。

封园期的迟早,应视环境条件和树长势而定。如冬季气候温暖,肥培水平高,树势旺盛,春夏季已留养适量新叶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轮新梢为止;若冬季气温低,易遭冻害,肥培水平低,树势弱,以及春夏留新叶不足的,则应提早封园,我国华南区,一般可采到立冬前后,地处边缘热带的海南省产区,可终年采,无所谓封园期;江南区可采到寒露霜降,江北区可采至处暑到白露。

③留叶采 指在采摘芽叶的同时,把若干片新生叶子留养在树上,这是一种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具有培养树势、延长采摘期和高产期的功效,是合理采摘的中心环节。

各地的研究和实践都证实,树在年生育周期中,留叶过多过少都是不适宜的。过多的留叶,虽可使树树冠长得高大广阔,但却导致树冠郁闭,叶片重叠,特别是树冠中下层叶子的光合效率大大削弱,而有机物质的消耗相对增加,致使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经济产量反而较低。如留叶过少,尽管在短期内可促使早发芽,多发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同化面积小,光合产物少,使树呈饥饿状态,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遭到破坏,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根系和枝干不断枯死和缩小,产量急剧下降,树未老先衰。在科学实验中,多以叶面积指数,即单位面积上树叶面积总量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来衡量留叶的适宜度。各地研究的结果是,树适宜的留叶范围,叶面积指数在2-4之间。青年树,叶面积指数在4以下时,叶产量有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壮龄树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4,而老年树叶面积指数2-3时产量较高。在生产实践中,各地的经验认为,留叶数量以树冠的叶子相互密结,见不到枝干为适度。

树哪一个季节留叶为好,应视树龄树势情况和气候条件而定。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留叶对当季和下季叶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对隔季产量才有促进作用。因此,春季留叶有利秋增产,夏季留叶有利于次年春增产,秋季留叶.看利于次年春夏,特别是夏的增产。这是因为留叶的当季,不仅因留叶而减少了产量,而且留下的幼嫩新叶在生长成熟之前,其生理上的特点是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自身的消耗总是大于积累,尽管叶面积增加了,而实际可用于芽萌发、新梢生长的营养物质却相对减少了,势必会对当季和下季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留叶时期对全年叶产量的影响,各地试验结果不尽一致,多数研究资料表明,夏季留叶有利于全年增产,这时气温高,留叶后叶片成熟快,生理机能也最活跃,光合作用强度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可为翌年春的增产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具体在什么时候留叶为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国多数产区,春季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照适当,并有根部贮藏物质的大量供应,新梢发得多,持嫩性强,能采收较多的优质叶,以采为主的成年树,要多采叶少留叶,以春季后期,夏季前期的5-6月间留叶为宜。以培养树冠为主的幼龄树和刚更新复壮的树,则应以4-5月间多留叶为好,因旺盛生长的春梢,更有利于树冠的培养。幼龄树还应视春季留叶的状况,再在夏季适当留叶.老年树,育芽能力弱,新梢短小,春夏季留叶采摘较为困难,宜少采或不采秋,在秋季集中留养。边留叶(桩)的时期,也以夏季或早秋为好,结合边采割进行。如四川的南路边,在6-8月采割,不过立秋;西路边略早些,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割,不过夏至。湖南的黑和老青,一般也在5-8月采割两次后留叶养树。

打头采摘法

留叶采摘方法很多,大体可归纳为打顶采摘法、留真叶采摘法和留鱼叶采摘法三种。

打顶采摘法亦称打头采摘法,是侯新梢展叶5-6片叶子以上,或新梢即将停止生长时,摘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鱼叶及三、四片以上真叶,一般每轮新梢采摘一、二次。采摘要领是采高养低,采顶留侧,以促进分枝,培养树冠,这是一种以养树为主的采摘方法。

留真叶采摘法亦称留大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鱼叶和一、二片真叶,留真叶采摘法又因留下数量多少、留叶时期不同,分为留一叶采摘法、留二叶采摘法、夏季留叶采摘法等多种。这是一种即注意采摘,也注意养树,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留鱼叶采摘法俗称留奶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到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只把鱼叶留在树上,这是一种以采为主的采摘法。

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树龄树势、气候条件,以及产制类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留叶采摘方法,并组合运用,才能取和良好的效果。

幼年树,主枝明显,顶端优势强烈,分枝稀少,是树的培养阶段,就采用打顶采摘法,一般幼年树树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树高超过40厘米,新梢长到一芽五、六叶以上时,采去一芽二叶,留下三、四叶。经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但树冠尚未定型,仍需培养,宜采用打顶采摘和留二叶采摘法。当树超过50厘米,新梢长到一芽四、五叶时,采一芽二叶,留二、三叶在树上。

混合采摘法

当树超过60厘米,树幅超过80厘米时,树冠已初步形成,宜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的采摘法,当树冠高度超过70厘米,树幅达120厘米左右时,树冠已基本形成,树由青年过渡到壮年期,进入成龄阶段的旺采期,采摘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多采优质叶,延长高产年限,应贯彻“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宜采用留一叶和留鱼叶相结合的采摘法。具体的采法,各地经验不一,各有千秋,有的4-6月留一叶采,7-10月留鱼叶采,有的6月或5-6月留一叶采,其时期留鱼叶采,有的则全年基本留鱼叶采,在春或夏后期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但进行深修剪后的成年树,为复壮树冠,培养权势,修剪的当年应适应多留些叶子,一般采用春、夏季留二叶,秋季留一叶的采摘法。衰老树,生机已逐渐衰退,育芽能力日益减弱,二、三对夹叶大量出现,产量低,品质差,需进行更新复壮。在树冠复壮前,多采用春夏季留鱼叶采,秋季停采留养的方法,更新复壮的树,经台刈、重剪后,新梢生长旺盛,顶端优势强烈,但分枝少,树冠稀,需经3-4年的培养,才能形成广阔的树冠,更新后的第一、二年,也要像幼年树一样,采用打顶采和留二叶采摘,第三、四年要少采多留,采用留二叶和留一叶相结合的采摘法,当树高超过70厘米,树幅达120厘米左右时,方可按成年树的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叶采摘在叶生产中是一项颇费工本的劳作,一般要占园管理用工的50%以上,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不少区出现采劳力十分紧张的问题。并随着劳动工资的提高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整,叶生产成本日益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实行机械采,减少采劳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当前叶生产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对采机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未期,近30年来,研制并提供了生产上试验,试用的多种机型。工作原理均属于切割式,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水平旋转刀式三种。以动力形式分,有机动、电动和手动三种,以操作形式分,有单人背负手提式,双人抬式两种。先后研制成功,达到要可在生产中实用水平的机种近10种,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研制的JW-325型机动往复切割式采机、DC-1型水平旋转刀式采机、4CSW-910型双人采机,上海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4CW-34型机动往复切割式采机和SG-1型手动滚切割式采机,长沙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的湘400型往复切割式采机等。

机械采摘工效与树冠的平整和长势情况,机械性能,以及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关系密切,一般单人往复切割式采机,二人操作,台时产量达50-75公斤鲜叶,可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10倍以上。双人抬往复切割式采机,三人操作,台时产量达200-300公斤,可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30倍以上。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的试验,在大生产条件下,每采200公斤鲜叶的成本,双人抬机和单人手提机采机可比手采分别节约成本近90%和70%,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报道,在亩产200公斤干以上的园中,机械采摘的劳动生产率为手工采摘的38.5倍;每50公斤鲜叶的采摘费用,手工采摘为机械采的8倍左右。据广东的实践经验,生产50公斤红碎,从田间管理到加工成为成品,约需劳动用工27个,其中采用工12个,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行机械采,可减少11.5个劳动日,相当于减少42.59%的劳动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证实,实行机械采是降低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各地的研究数据表明,机械采摘会对树生长发育、吉产量和品质带来一定的影响。树经连续几年机械采摘后,新梢密度迅速增加,密集于树冠表层,展叶数逐渐减少,叶层变薄,生长势削弱的速度要比后工采摘的快。需通过深修剪和加经强肥培管理来解决。机采初期,对叶产量影响较大,机采一、二年后,影响转小,甚至没有影响,已形成采摘面的园影响小,未形成采摘面的园影响大,对春影响大,而对夏秋反有增产效果。机采对鲜叶产量的影响,主要是漏采所造成的。解决的途径,除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平整的树冠外,在机采初期,采用机采和手采和手采相结合的采摘方法,效果很好,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叶研究所的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其余采用手采,均比全机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机采鲜叶的质量,一般要低于手采。主要存在芽叶破碎、混杂和老梗老叶三大缺点,只能加工成中档以内的叶,这个问题较为突出,机采对鲜叶品质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机具本身、树条件和操作技术等三个方面,据研究,采机的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最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水平旋转刀式其次,完整芽叶为40一55%,最差的为螺旋滚切式采机,完整芽叶只有30-40%。操作技术熟练,掌握采摘时期和剪切部位适当,老梗、老叶以及芽叶破碎率均可减少,鲜叶匀净度则可提高。树条件与机采鲜叶质量关系甚为密切,从长远角度来看,选育并建立发芽势、持嫩性强,发芽整齐、品质优良的无性系园,是一项战性的措施;从近期来看,应运用修剪技术,加强肥培管理,平整树冠,培养树势,为适应机械采,提高机采鲜叶质量创造条件。

实现采机械化是今后的方向,但目前已推广使用的,还只是少数地区个别场,要全面推开尚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研制提供质量可靠、性能良好的采机机种;其次,应对现有园进行技术改造,并着手新建立一批品种优良,适于机械作业的现代化园、为实行机械化采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三,应建立一整套社会化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机具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