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武夷山水与茶文化旅游| 中国茶文化论文

来源: 网络 |   查看: 131971次

亿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沧海桑田的演变会给神州大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壮美无比的名山大川,处处有奇峰、异洞、流泉、飞瀑,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闽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山水集雄、奇、险、秀之美;兼幽、旷、古、趣之妙;丹崖绿水,相得益彰。有山无水不精神,有水无山不品灵。山得水而活,水因山而明。武夷山之精英在于九曲水,九曲溪是武夷自然景观的山水画廊,是武夷人文景观的奇幻展厅。
  高山云雾孕奇茗,自古名山出名。明代许次纾《疏》云:“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武夷山不仅因奇妙独特的山水景色闻名世界;其所产的武夷有“孕灵滋雨露,钟秀自山川”的正山小种红;有“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的正岩武夷岩,山水名,相映成趣。蜚声中外,久享盛名。
  武夷山方圆60余公里,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回转其间的曲曲山溪组成,多数山峰海拔都在600米左右,惟武夷第一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构成奇妙的碧水丹山和“三三”“六六”之胜。“三三”乃蜿蜒群峰间的九曲溪;“六六”,则指夹岸竟秀的三十六峰,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和“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奇六六峰”的赞咏。武夷山的峰岩与他山不同,都是“骨山”,全山有名可指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皆由砂砾岩层叠而成,在峰巅,岩趾缀点着砂泥砾壤,正适宜树生长,所以“岩岩有,无岩不”。有的树,就是奇迹般地生长在峰巅或悬崖绝壁的石隙间,称奇于世界。
  武夷山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到处是山兰相伴,幽涧流泉,云雾弥漫,有的园就座落在“云窝”之中,“洞”之内,“水帘”之下,犹如沈涵《惠武夷》诗所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帘洞口云”。
  武夷山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和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学、保存和美学价值的地区之所以列入世界人类与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现代兴起的旅游文化,武夷山是最佳的旅游圣地。
  旅游,古代叫“踏青”。顾名思义,“旅”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群体,“游”是目的地的观、赏、品的行动。这种融行、乐、吃、喝、购和休闲于一体的群体活动,已愈来愈为当代人们所响往。
  大凡祖国的名山、名川、名湖、名寺、名岩、名洞乃名胜古迹、园林胜景和奇树异草、怪石幽洞等都是旅游人群的爱好。近年来,各地又先后推出许多特色的旅游,在武夷山就有“乘竹筏、上天游、品岩”的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茗旅游应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乘竹筏游览九曲溪风光,这是一个别饶妙趣的游程。当你坐在竹筏上,沏上一壶岩,品尝着富有岩韵的武夷奇茗,荡流在碧水盈盈的九曲溪上,一边静听导游者介绍动人的民间故事,一边指点山水,评阅着一幅幅不同格调的天然画面,那该是多么惬意的啊!当然,置身于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里,品吟诗,“不会题诗也会吟”。游人云:“荡入山光水色之中,恍若融入神话境界”。手执一杯香茗,两腋清风生。感受飘摇之乐,探幽之趣,冲波之爽,心境之和,遐思之美,“我已上逢莱!”
  
  旅游与品茗
  
  历代的大儒显宦、骚人墨客、名僧高道、迁客逸士之流,来武夷探幽寻胜的,无不托兴抒怀,描摹山水景物,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他们或则赋诗言志,或则为文纪游,或则刻石留意,或则作画写意,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尽管有必须加以批判和扬弃的封建糟粕,但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还有不少名家之作,深刻细致地刻划了山水的形象、性格岩品质,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写来有声有色,感染人心。这就使我们能够从艺术的再现中,看到一系列不同格调的山水画卷,名丛雄姿,更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吟咏武夷山水的诗词,始见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题武夷》诗一首,诗人徐寅为感谢尚书惠赠腊面贡表示谢意留诗一首。此后,历代不绝其响,各种流派的诗词名家,如宋代的杨亿、晏殊、刘子?、陆游、辛弃疾、叶适、谢枋得;元代的虞集、范椁、萨都刺;明代的刘基、沈仕、王守仁、钱澄之、屠隆、谢肇制、钟惺、徐渭、曹学(亻全);清人周亮工、施闰章、查慎行、朱彝尊、袁枚等,都有不少题咏。仅《武夷山志》就汇集了近千首之多。散见于其它诗、文集的,更不可数计。有词、赋、骚、曲,还有朱熹独创的“九曲棹歌”。这些诗歌,真是繁花竞放,多彩多姿,风骨各异的,有自然隽永的,有瑰奇警迈的……。其怀抱不同,趣向各异,犹如山中的奇峰秀水,变幻百出,不可名状。
  自宋代以来,关于武夷山的山记、游记、杂记,以及其它杂文,也屡见不鲜,如宋朱熹的《武夷山图序》、祝穆的《武夷山记》、刘斧的《武夷山记》、明张于垒的《武夷游记》、吴(木式)的《武夷杂记》、徐霞客的《游武夷山日记》、清袁枚的《游武夷山记》、僧如疾的《武夷导游记》,释超全《武夷歌》等等。有的描写目睹身经之境,奇踪胜迹,跃然纸上;叙宫观、寺庙和书院的盛衰兴废;有的记述人物故事、历史古迹、地理沿革、神话传说,以及风土民俗物产,特别武夷的品赞。其中固然不免有荒诞不经之说,或附会乘讹之处,但也不乏内容翔实、文笔清新、写得鲜明如画的作品。这对于增广见闻,不无裨意。
  山中的摩崖刻石,琳琅满目,不胜观览。据粗略的统计,迄今尚存的,不下百十来处。这些石刻有的是“情与景合,因书以识岁月”的;有的是“慨然有感,磨崖纪游”的;有的是寓情于景,勒石抒怀的;有的是叹赏胜景、引人入胜的;有的是直书岩名,点缀山水的;有的是对名名丛,体味其韵味的。按山志记载,最早的石刻,当是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仕郎颜行之奉使到武夷山时,在同亭湖畔的石崖上刻的。“后湖陷,石坠水中,”才湮没了。而现在所能辩认的最早的石刻,是朱熹的几处手迹,如六曲响声岩上的“逝者如斯”等。就书体而论,楷、行、棣、草、篆,应有尽有,九龙窠入口处,岩壁上新增的九方岩刻重现了唐、宋、元、明、清的名人赞之诗句(书法乃仿古代名人之字体,但有张冠李戴之嫌),从中也可以知道武夷的光辉历程。

武夷山水也为历代的画家们提供了传神写照的自然环境。宋李纲《题画》诗云:“重来未了平生愿,一幅轻绡画得归。”可见至迟在宋代,武夷山水就已经入画了。到了画家辈出的明、清两代,来武夷作画的就更多了。现今已知的绘画作品,有明徐良夫的《九曲棹歌》、胡荧的《武夷图》、柏敬的《武夷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王时敏,于天启六年(公元一六二六年)奉命入闽,游武夷时,也曾绘《接笋图》一幅,随后又作了《幔亭图》。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两度来游武夷,虽说不曾走笔作画,但也留下了《闽邦邹鲁》和《题王玺卿画幔亭图》的文字,以及两道律诗。所可惜的是,这些绘画作品,今已不知下落了。此外还有英国植物学家曾为英国来武夷搜集叶资料及苗的福均(一名福琼)所画的《武夷九曲图》。
  除了文人的创作之外,武夷山的农,在繁重的事劳动中,也创作了优美动人的采歌。口头传唱。流传颇广。但见之于文字记载极少,大都已散失了。如今只有在明吴 (木式)的《武夷杂记》里,还可以看到一条有关采歌的记载,其序云:“山中采歌,凄哀清婉,韵态悠长。每一声从云际飘来,未尝不潸然坠泪,吴歌未能便动人如此也。”现在还可以从老家的口头传唱中的这些采歌,深刻地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诉说了农在岩主、包头盘剥下的苦难生活。其曲调充满怨恨愤激之情,音节悠长、谐美,朴实生动,感人至深。 “画卷诗飘朝暮挹,幽奇归向越浓夸”。在这山光水色之间,有多少诗情画意可以让你随手撷取啊!古人已给我们留下如此之多的诗画佳作。如今,在百花争艳的社会主义春天里,当你尽情畅游之后,何不也一抒胸臆,留下你的名篇大作,以为名山添色?这样,在你满载而归的时候,不就可以同你的朋友们从中共赏武夷山水之奇,共品武夷岩之韵啊!
  
  山中奇茗冠天下
  
  名山出名。秀甲东南的武夷山,出了一种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的名,这就是驰名天下的武夷岩。所以来武夷寻胜的游人,在玩赏的山水之余,总也忘不了一品此,似乎非得“一啜”,则不足以言尽揽武夷之胜。
  当然,武夷的见赏,不自今日始。苏东坡的《咏》诗里,已有“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之句,可见早在宋代,武夷就已逐渐兴起,而为贡使君丁谓、蔡襄等文人学士所赏识了。而查慎行《御园歌》云:“先春次春遍采摘,一火二火长温馨;缄题岁额五千饼,鸡狗窜尽山边村。”却反映了贡给武夷山农带来的深重灾难。
  入清以后,武夷又由衰而盛。每逢春初,大批客商便接踵而来,采办后转运四方。到康熙年间,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武夷和小种红运销的区域,已远至西欧、北美和南洋各岛。当时欧洲人都把武夷作为中国叶的总称。而在上流社会中,也流行着以“武夷”作为中国和红的名字,由此可见其名声之大了。
  千余年来,武夷之所以始终脍炙人口,盛名不衰,究其原因,就在于明徐勃所说的“山中土气宜”。武夷山的奇峰秀水,为树的生长提供了优厚的自然环境。这里峰岩高耸,峡谷深邃,日照时间比平地短。山间岩泉渗流,终年不断,相对湿度比较大。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植的土壤,几乎全是酸性岩石风化而成的,并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各岩又多是依崖筑成的梯式园,或利用岩凹、石隙垒成的盆栽式座,客土植,土层深剧、疏松,适合于树深根的生长。作为一个区,武夷山的自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到了元初,武夷便被充作贡品。先是浙江行省平章高兴,采制入献;不久,其子久住又创御园于四曲溪畔,督造贡。于是,御园成为武夷发祥地;事遂盛极一时。此后,直到明代末叶,武夷就一直成为皇室的宠物。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铢求无厌,贡额年年增加,迫使农四出逃亡,乞至明末武夷渐趋衰落。“嗣后岩亦惭生”,红兴起,傲立坛。
  武夷山的树,有着名目繁多的品种。各岩种植的众多品种,多半是土生土长的菜。这种用籽繁殖的树。经过了数百年的自然杂交,便生成了无数的变种。用菜制成的叶,可以分为奇种、名种、小种三类;而奇种又有提丛、单丛、名丛之别。所谓名丛,是从各岩园里选拔出品质特优的一、二株树,分别采摘,单丛制造而成的。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白瑞香、素心兰、金锁匙、不知春、白牡丹、不见天、半天夭、水金龟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除了本山品种肉桂之外,近百年来,还从外地引进不少良种,如水仙、桃仁、奇兰、铁观音、梅占、雪梨、黄龙等等。所以,先前人们都把武夷山称为“树品种的王国。”
  自然环境的优良,树品种的繁多,加上管理的周到和采制的考究,就使武夷岩具有“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特征,颇有色、味、香俱佳的优异品质,而成为中极品。这是介乎红绿之间的半发酵的乌龙,既有绿的清香,又有红的甘醇。一片标准的岩叶,冲泡开来,有“三红七绿”之分,叶缘红似朱砂,叶片绿如宝石,水深澄而鲜丽。饮后,令人喉下润滑,齿颊留芳。不仅可以提神、益思、破闷、解乏,而且还具有消食、止痢、去暑和醒酒等功效。
  清,《续经》的作者陆廷灿,有《武夷》一诗,写道: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然而,要真正领略岩的天然真味,可也是不容易的,一个高明的品茗人,不仅非常注意饮的环境,而且对于具、水、品和烹的技巧,也都十分考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有一段生动有趣的文字,相当精到地描写了的品饮艺术,找来读一读,倒也不无教益。
  要品,自然先要挑上一种好叶,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而一听妙玉说:“这是老君眉”,才接了吃半盏,这“老君眉”,正是武夷白名丛之一。按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记述,它是以“叶长、味郁”见称的。在当时,这显然是极为难得的珍品,所以宝玉细细吃了,也觉得“轻醇无比,赏赞不绝”。如今,以武夷山的名丛之多,自是可以挑上一种,享一享“饮啖之福”的。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