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寿山石品种介绍 (二) |寿山石的种类有哪些

来源: 网络 |   查看: 36549次
 
(5)太极头

    产于高山北麓的太极峰,因地形如太极而得名,1980年初出石。类似太极头的石种的有荔枝洞、鸡母窝及水洞高山等,石质颇佳,惟近来已竭产。
    太极头石质颇为晶莹润结,上品清灵色艳,偶含稍乱的萝卜丝纹,有红、褐、黄、白等色。纯白者润似羊脂白玉,不甚透明的称为「太极白」,质性透明的也会多少含有这种特殊的新白,类近半熟蛋清的白,有时新采荔枝或水洞高山也有类似这种特性,但通常透明的范围比较大,石质却不及太极头润结;通体红色或黄色者,偶含脉状透明白晶痕,黄者明媚如蜜糖,红者色点极细,红如鸡冠似晚霞,偶呈稍暗的色彩,肌里通常隐白点或紫铁砂。质佳者透如水晶,但通常微带不甚透明的新白,含细密的红或黄色晕彩,二色混杂交界处并不明显。
    一九三八年曾出产一批水晶冻、天蓝冻、玛瑙冻、桃花冻质特佳,晶莹坚结酷似坑头冻,市门难得一见,由于质结晶莹,为高山难得的佳品。旧产石的色泽稍暗,近产的色泽较鲜,但质地略逊旧产,有些甚至比一般高山石还差,并非太极头石材均为佳品。




(6)荔枝萃

    产于1987年,因开采的洞前有棵野荔枝树及质色嫩白如荔枝肉而得名。
    由于此洞和太极头仳邻,质细嫩而灵透,近似太极头,结晶体以白色为典型,白者晶莹洁白,清灵者似水晶,通体含细而绵密清晰的网状萝卜丝纹,偶含白色片状结晶砂或黑色细砂纹,有红黄白黑等色,未见有青绿色。以黄为贵,黄者呈粉黄或透明铬黄;体白饱含黄丝纹或体黄含白丝纹者称为「哈蜜冻」,颇为澄净明媚;以纯红者较为稀有,一般呈不太通明的红豆色,少数呈红艳的晕红冻状或桃花点状,亦极为珍罕名贵;色两边白中间呈黄或红者,似三合板者,称为「夹板荔枝」;也有二或三色的巧色荔枝;亦有油白、玉白微透,质润结但不透明、丝纹不显者为「老性荔枝」。
    荔枝洞的质地、灵度比高山其它矿洞凝灵润结,以「红妹洞」所产质色最佳,产于一九八七年,盛产期仅约二、三年,所产石的质色也最好,近年已经竭产,以后陆续产出的零星矿块,质量略逊,因此精品价格暴涨。后期出产的新坑荔枝,已靠近鸡母窝矿脉,质色近似鸡母窝。以材巨而莹澈的荔枝晶为极品,色浑、灰黑、多砂丁者为次。收藏时应选色泽柔美或清灵润洁如晶、少片状白砂及黑砂丁者为佳。
    外观和荔枝相类似的有清灵的坑头石、杜陵、鸡母窝、白江西冻及青海冻石。坑头冻纹路较乱,似团状棉花纹,不似荔枝那么细密有致;杜陵虽有一、二个面类似荔枝的网纹,另二面则有平行状的结晶纹,偶有模糊之云团、糜乳纹;鸡母窝丝纹太绵密、细碎不连结,有些地方则透明无丝纹,不似荔枝那么蜿蜒而清晰;白河南黄冻则相当透明通灵,近似荔枝,偶有萝卜丝纹,偶带粉红色,偶有水流纹,质地略绵涩;青海冻石浸油后极清灵透明,但颗粒大质地粗涩,偶含白色团状或波浪状纹,抛光后以手触摸会滞手起雾,且比重较轻。




(7)鸡母窝
    产于1989年,矿洞位于太极头的正下方,因山形如母鸡抱窝,故名。质地润洁通灵有光泽,其质状显现出特有的多样化,于高山系石中最为丰富瑰丽,有些石偶有色皮、红格,亦有色层分明之银包金或金包银,类似他坑产石,难以辨识。
    白者而清灵者似冰糖,含绵密萝卜丝纹,颇似荔枝冻,惟有些纹路过于细密而稍杂,或呈断续而模糊成雪花状纹,不似荔枝那么绵连而清晰,且多含黑色短针芒纹;网纹稀疏者似水坑石、水洞高山;不通灵者类似太极头、杜陵坑。鸡母窝透灵度虽略胜于荔枝、太极头,但质地比起荔枝洞、太极头洞通常被鉴藏家认为稍逊润结。
    黄者类似田石及水坑石中之黄水晶冻、玛瑙冻;灰蓝者颇似坑头天蓝冻;黯赭色者似黑田、牛角冻;有色者则类似太极头、水洞高山。是继荔枝洞竭产后,难得的佳品。
    其上品亦同样细润光洁,含萝卜丝纹或棉花纹,其实有很多被收藏的荔枝冻佳品是鸡母窝石,只因质色太相似而无法辨识,或因荔枝冻较为有名而以荔枝冻来贩卖。

 




(8)草苧高山
    产于高山,是一種綿砂質高山,在微透明石肌中密布淡黃色或白色粗網紋,狀如苧蔴,其紋理含有砂質,磨光後會微微隆起,紋愈多愈粗糙無光。這種石偶有疏離狀朱砂紅色點,狀如桃花,清靈者亦頗為美麗。





(9)
啼嘛洞
    产于高山峰东侧,又称为小高山,石质粗松,色多黄、红、白相间,因含有状如啼哭之泪痕,故名「啼嘛洞」。由于质差不纯,少有石质流于市门。

(10)白水黄
    产于高山后之东南面,分水黄及水白二种,水黄色似「碓下黄」,又有纯黄及干黄之分,纯黄质细,干黄色暗质粗易裂。质粗不透明,肌里现层纹或九重粿细纹,有些外表有黑皮,黄者多用来冒充田黄,但肌理多含裂纹及黑或黄或白点。
    水白较细洁,色白略黄或带青伤痕色,质光润微透,质纯者类「半山芙蓉」,置于水中会渐渐变成黄色。《寿山石考》曰:文理庚庚,无由自鸣,置之于材不材间可乎?意指白水黄、大洞黄石粗硬多裂纹,质地介于妍蚩之间。

(11)掘性高山石
    产于高山各矿洞旁之砂岩中,是一种掘性独石,石皮外状颇似田黄或鹿目格,具有黄或黑色石皮、红格及粗杂的萝卜丝纹,通常外黄而内白,肌里则与白田类似,偶白色渣点。
    这种石埋在干燥的丘陵砂土,缺少地热所蒸,酸化的程度不比田石,通常色白,黄色层稍薄,石质纹理稍嫌粗松,不及田黄石腻润坚结;有少数质佳色黄油润者和田石类似。
    这种石质地略优于洞产高山石,但腻润度较田石差,质佳而腻黄者颇能与田黄石混淆。

(12)鲎箕石()
    产于高山之背的鲎箕谷,是一种掘性独石,石皮外状颇似田黄或鹿目格,具有黄或黑色石皮、红格及粗直的甘蔗渣纹,通常外黄而内白,肌里则与白田类似,偶白色渣点;有些则带红色朱砂点,但通常略呈粉红,久置会褪色;有些朱砂则色泽颇艳,呈桃花状。且需常把玩或偶而抹油,否则会失去光泽或有渣点、惊()痕出现。有些石因埋藏地点土质的关系,含有臭油垢味;亦有人认为这种石松燥易裂因需常抹油,以致油变质所产生的臭油垢味。
    这种石与掘性高山石一样,被埋在干燥的丘陵砂土,缺少地热所蒸,酸化的程度不比田石,通常色白,黄色层稍薄,石质纹理稍嫌粗松,不及田黄石腻润坚结;有少数质佳色黄油润者和田石类似,故也取名鲎箕「田」的雅号。





2.杜陵(都灵)坑类
    位于寿山东南面,高山东面偏北约二公里山中,石质坚结与高山石不同,有不少凝灵细润的石材,石质稳定,没有高山石那么松软,也不容易变色,受到金石家的称许,被誉为「山坑之首」。《寿山石考》曰:如清淡学士,时见机智。
    杜陵坑种属的石材计有杜陵、迷翠寮、尼姑楼、蛇匏、芦音、鹿目格、碓下黄等;而迷翠寮、尼姑楼、蛇匏、芦音被称为四姐妹石。外观类似杜陵的有脉纹水洞、四股四、荔枝洞、太极头、马背、房栊岩及巴林石等。

(1)杜陵(都灵)
    杜陵多数质地坚结晶莹,光彩夺目,表里如一永不变色,其抚媚温柔处非他石可比,但多砂、偶有红格及水痕,并含稍乱卷曲的萝卜丝纹,偶有花生糕;因矿脉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因此常有脉状的结晶纹出现,矿层稀薄,难得大块,且常有黑色点或透明石英砂粒渗杂其间,故又有「无砂不成杜」的说法。
    有些人总以为杜陵必含脉状纹理,其实这是不对的,早期的杜陵就有不少质佳而莹洁者,并不含脉状纹。也就是说,每段时期所出产的杜陵都不尽相同,质地与色泽也略有差异,但大体上总能从其特征找到杜陵的共通特征。以琪源洞来说,石质晶莹,纯洁少砂、少脉纹,含清晰纤细的萝卜丝纹或部份不含丝纹,黄者可与田黄冻比肩,为杜陵坑之冠,只可惜矿脉断竭,矿洞荒废,已经绝产;坤银洞都成位于琪源洞上方,多含脉状纹,纯度比琪源洞略逊;元和都成位于坤银洞旁,石质坚脆,多杂色有白点。
    杜陵质地坚结,凡过刀之处石屑必然卷起。以黄而通灵者贵,如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花黄及熟栗黄等,特别以黄金黄较为难得,含萝卜丝纹,含有红格,颇似田石,只是晃朗有余而稍逊温润。红杜陵以通灵色红如玛瑙红、桃花红、桔皮红者佳;朱砂细密含冻质者为「朱砂冻杜陵」,不通灵者为「朱砂红杜陵」,朱砂点比高山更细密而润结,偶带黄或黑色纹;另有砖红、花红等。白杜陵以透灵似玻璃白者佳,但纯白者较为稀罕,常见微灰黄或葱白色,内含弯曲而乱的白色丝纹或团块,偶带透明脉状或平行的结晶纹。青绿者如兰冻或带暗绿色,称为「兰都成」,产量极少。含红黄白三色,呈脉纹或夹板状者为三色杜陵。多色相杂无法归类于某色的,称为花杜陵或五彩杜陵。若纯洁的矿体,紧贴在砂岩上开解困难的,俗称「黏岩杜陵」,石皮甚薄,黄者有三分之一类似田黄,黏岩面凝灵晃朗,不黏岩面与琪源洞无异,且不含萝卜丝纹。掘于土中的为「掘性杜陵」,外有石皮,颇似田石,红、黄相间的较易辨别,纯黄的内层腻润,偶含疏乱萝卜丝纹,与田黄较难分辨,惟质坚稍欠温润,偶带红或白色晕点。
    类似杜陵者有坑头石、四股四、脉纹水洞高山、荔枝洞及马背石等。但白坑头石隐含金砂地;四股四高山脉纹较直,略逊晶莹;脉纹水洞则质地略松;荔枝则质嫩且网纹细而清晰有致,较无云乳纹;马背大都色滞而不通灵,惟质佳者与杜陵甚无差异。
    杜陵虽有砂隔,反而成鉴别杜陵重要的依据,只要去芜存菁,无损杜陵晶莹剔透的光采。从保值观点来看,上等田黄居首,昌化鸡血石与上等水坑石居次,而上等的黄杜陵可列季席。但目前绝产的质美荔枝精品,似乎打乱这原有的排列位置。





(2)迷翠寮(美醉寮)
    石质界于杜陵与善伯之间,因此,若发现有质色如善伯,却含明显水流或隐网状丝纹者,直觉应想到是否为迷翠寮石。有红黄白三色,多二、三色交杂,石质细腻微透灵者似杜陵,惟肌里所含水流或网状丝纹比杜陵粗而杂;不透灵者似善伯,惟某处偶含粗丝纹,或含善伯的絮状花生糕;有些具金属点,向空视之闪闪有光,俗称金砂地。《寿山石考》曰:霏霏雾雨,大有雪意。意即迷翠寮石肌理丝纹乱如霏雨,大有下雪之兆。
    迷翠寮与芦音、尼姑楼、蛇匏虽被为四姐妹石,最易混淆,但迷翠寮与芦音含萝卜丝纹,尼姑楼与蛇匏则无,应略可区别。



(3)尼姑楼(来沽寮)
   产于杜陵坑旁,泰半色滞逊通灵,质地较似善伯,坚硬似杜陵,但下刀脆,色多黄、红、褐、暗绿交杂,有些含金砂地,偶含细碎的花生糕;白者似高山;红者朱砂细密如质滞杜陵;色黄而清明者易与田石、杜陵、马背及鹿目格相混,但无杜陵坑的红格、萝卜丝纹;褐酱者如檀木,杂有黑色纹,有些色如鸭粪青。
    一般色滞不甚通灵之杜陵,或带较罕见或怪异色泽者,也会被归类为尼姑楼。《寿山石考》曰:黄絁入道,悟净尘心。絁,粗绸也。意指黄色的尼姑楼,黄而纯净,如老和尚身上的黄色袈裟。



(4)蛇匏
    产于都成坑旁,属掘性,质较杜陵略嫩半通灵,色多交杂,无格无纹,闪金点;有晶白、淡黄、淡灰、黄白各色。质佳而纯黄者易与田石相混淆,惟质略松不似田石细结,以色红如橘皮及质地通灵者较为难得。《寿山石考》曰:洒金喷玉。意即好的蛇匏,色白带黄,微灵透如高山冻或金银田。





(5)鹿目格
  产于杜馬背下方山坳砂土中,是一种掘性块状独石,俱有薄乳黄或黑色石皮,偶带红或黑色格,质坚硬富有光泽,泰半不通灵,色多土黄或暗黄,无萝卜丝纹,肌里多含粉黄或黑色点。以色黄透灵润腻似田石者贵,明黄胜暗黄,称「鹿目田」,皮黄内带褐红色斑或隐含青、蟹灰色者较次。近年曾有洞产鹿目开采,质不透明且无石皮,远不及掘性鹿目格名贵。
 块状鹿目格掘于砂土中,但酸化程度不及田黄,黄皮不黄心,有些石皮比田黄还要温润,但往内挖却易露丑,多含紅或青色,这是酸化程度及蒸蕴不完全的缘故;少数肌里油腻,近似田石者较受欢迎,惟无萝卜丝纹,质地亦比田黄硬结。《寿山石考》曰:水月镜花,别有妙趣。意指鹿目格类似田黄石,如镜中花水中月,别有一番妙趣。
  鹿目格中有一种产量极少,通体含白圈红点的「鸽眼砂」,多为红黄相间,赭带胭脂的干荔枝皮,谛视其内如白水滤丹砂,铢铢粒粒透白而出,水砂分明,又称为「鹁鸽眼」,清.毛奇龄曾诩为神品。其实「鸽眼砂」,不仅仅是鹿目格中才有,其它石材中也少数含有。



(6)芦音()
    产于坑头溪旁芦苇之荫,故名「芦荫」。属掘性,质温润多色黄,佳者酷似田石或掘性杜陵,具萝卜丝纹及红筋,俗称「芦音田」。也有些呈淡灰黑、淡黄、及白色,惟色泽大多晦暗不透明,含水痕及虱卵与油斑。

(7)碓下黄
    产于鹿目北坡,靠近碓下?,分掘性与洞产两种;有黄、黑、白等色,以黄色的为最常见,石质细软,色淡者似桂花,浓者如蜂蜜,但色通常较滞暗,质地不通灵,裂纹细而密,日久则呈紫色痕迹,有的质似连江黄,但地纹较细,肌理常带小白点、乳色虱卵及九重粿细纹;有些含有朱砂褐纹,颇似质差的黄杜陵。




(8)马背
    是在杜陵坑之侧新开之矿洞,故名马背。此洞石材色质与杜陵有七分神似,早期仍被石商当成杜陵来贩卖,但仔细分辨仍可区别,马背泰半色较滞不通灵,晶莹通灵者色艳少砂,红点细呈晕彩状或单独成团,彩团中多含无色透明晶点,白处萝卜丝纹杂乱成团,不似杜陵那么有条理,亦少见脉状纹理;黄者多呈不透明滞土黄,或含透明晶点,有黄色团或黄色筋,多带红色晕彩,少数通灵油润者与杜陵无甚差别。有些外白内黄者,颇似银包金旗降;半清灵者,颇似四股四。

寿山石品种介绍 (二) |寿山石的种类有哪些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