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梁月荣:科技进步是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来源: 网络 |   查看: 27777次

摘要:本文从贵州叶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叶科技创新对推动贵州叶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并从我省产业政策,叶科技成果、科技队伍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论述了通过叶科技创新来实现叶产业化的可能性,分析了科技创新推动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以及重点领域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出对策和措施。

贵州作为树原产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树资源,叶生产历史悠久。叶是我省传统的农产品,在我省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又是典型的商品型、外向型农业。建国初期,全省园面积仅4万亩,产量1325吨,经过50年代的稳步发展,60年代的几度徘徊,70年代的重点扩大面积之后。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叶生产中的投入运用,园面积、产量、收购量同步增长。2008年全省园面积约187.6万亩,投产园100万亩,叶产量3.6万吨,总产值达14亿元人民币,叶已成为本省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叶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产品的换代升级、业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叶的多领域开发、以文化为背景的市场开拓等。科技创新是推动这一系统工程的最大动力,特别是叶产品的换代升级,既包括产品的开发换代,也包括制机械设备、工艺技术的升级,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向高产、优质、高效迈进,这些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实现。

1 制约贵州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贵州叶是传统特色农产品,具有树资源、品种、叶内在品质和适宜的土壤、气候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较强竞争力。同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已成为贵州山区发展“三农”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替代的经济作物。但是,贵州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急需叶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1.1业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贵州叶虽然是权威专家公认农药残留量全国最低,这是我们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环境下取得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优质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导致叶原料价格上涨,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少数企业和农也增加了一些投入,但由于得不到正确及时的科技服务,在农药和肥料施用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出现“以药代肥”现象。可以说,当前贵州叶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叶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在国际上,欧盟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不断制订新的更苛刻的叶质量安全标准。因此加快叶清洁化生产技术、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科技创新十分紧迫。

1.2叶生产加工较为粗放,科技含量低

贵州叶虽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技术上也有很大改进,但与国内外叶先进生产水平相比,存在差距。在鲜叶生产管理方面,粗放经营仍占一定比例,土地、劳动仍是主要生产要素,园大多种植在土地比较贫瘠的丘陵山地,土质有待进一步改良,树优良品种优化面小,园管理水平较低,园生产技术创新少,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叶生产经营所占比重较大,叶生产投入少,企业经营管理运作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不高。在加工方面,虽然加工机械化水平、工艺有所提高,但总体生产设备、工艺及技术水平低,有效生产能力不足,大部分厂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使叶产品结构、档次以及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在叶新产品开发和叶深加工方面,如液态、速溶、泡沫叶食品、叶保健品等产品开发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叶科技水平落后已成为制约我省叶发展的主要因素。

1.3业新功能扩展有待提升

贵州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在把贵州建设成为生态、文化大省方针指引下,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尤其重要,随着观光农业运动的兴起,文化科技旅游在古老区蓬勃兴起,已成为贵州旅游业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一些叶科技观光旅游景点,由于经营定位不准确,特点不突出,导致游客有不良感觉,兴致不高,目前部分景区游客稀疏,效益低。如不采取措施尽快扭转,将会使这些景区建设难以发挥正常的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观光、文化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科普教育等新功能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因此,开展产业新功能提升创新,增加文化科技旅游景区的文化宣传功能、独特性、观赏性和科普教育功能,增强文化科技旅游景区整体效益,促进产业、旅游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4业科技推广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贵州叶科技普及率很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1)贵州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有待提高;(2)叶企业创新意识不强;(3)技术推广资金严重不足;(4)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加强叶科技推广的投入。针对农、工普遍存在技术素质低的状况,积极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使农、工免费接受培训。加强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技术推广经费,建立业科技信息网络,编印发行业科技信息报,使农和企业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使新技术能迅速地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2 叶科技创新的基础

2.1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07年4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贵州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黔党发6号文件。文件对目前贵州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加快贵州省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机构、市场、品牌、科技、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作为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重大措施来抓。6号文件的出台,预示着贵州叶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是贵州叶产业发展的一针强身剂,无疑为发展势头强劲的贵州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2本省叶技术贮备

我省科研院所、叶企业为叶科技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承担的叶科研项目约100多项,包括省重大科技专项“贵州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150项。在树及类植物种质资源搜集、整理、保存、利用;树新品种选育,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分子标记,无公害叶配套栽培技术,制工艺及文化;叶生产与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叶质量监督检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及开发等基础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贵州叶研究所现已收集保存了树品种资源400余份,并育成国家级和省级树品种10余个,全省已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树良种场,为优良树品种的繁育推广打下了基础。

初步建立了树栽培种植规范:如良种选择、种植方式、施肥种类和施肥方法,采标准、树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等。

实现叶初加工机械化:近几年又引进了多种类型的名优加工机械,使名优加工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已形成稳定的工艺,如多酚、多糖、色素、咖啡因、皂素的提取等。2008年9月,由湄潭陆圣康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的西部地区最大的多酚项目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上亿元。每年吞掉湄潭县2500吨低档边角,为湄潭县树下树率低找到了一条内部消化的路子。年底由南方嘉木公司投产的籽油投入市场以来,市场走势非常不错,深受消费者青睐。部分产品的应用研究已取得突破,如成功地利用多酚开发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物,皂素在木材加工、建筑、动物养殖上的应用等。软包装饮料系列产品已面市,还有速溶提取新工艺的应用等。

2.3科技队伍

省内有贵州大学农学院学专业、贵州大学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叶研究所,各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每年可培养叶专业人员近百人。全省拥有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队伍60余人。同时还有一支较大的叶科技推广队伍。贵州省叶学会现有个人会员7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会员30多人。他们分布在全省叶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部门,是推动叶技术创新的基本队伍。

2.4叶市场

我省优势的产品是绿和名优特种,这些产品在国内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和声誉。从2007年起,贵州把参加全国的事活动,作为营销贵州的重要活动,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北京第五届国际叶博览会上,贵州绿摘金夺银,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以贵州城、贵州太升叶批发市场、湄潭西南城、安顺城为依托,已逐渐成为集散和辐射全省名优绿的批发市场;都匀叶批发市场、石阡汤山叶(苔)综合市场以及黎平叶批发市场也开始重点培育,为本省叶向全国辐射打下了基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将在135个成员国中享有最惠国待遇,进口中国实行高关税的成员将降低关税,这对促进本省叶出口贸易十分有利。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对散装红的税率已降为0,对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乌拉圭协定将迫使其进一步降低关税,如日本承若削减36%,多数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以前将叶关税下调24%。

3 贵州叶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3.1思路与目标

通过科技创新,重振叶这一传统民族产业,充分保护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本省叶资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是完善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分散的叶科技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源头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是加快贵州产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叶加工技术水平,使叶加工初步达到具有多元化、系列化特征的现代食品工业的水准,改变叶加工业的落后局面。第三是提高贵州叶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高新技术的投入,实用技术推广,提高现有类的品质水平,并降低生产成本;开发出适于市场和人民生活不断增长所需求的叶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使科技在叶增殖中的贡献率由目前10%提高到40%以上。

3.2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

3.2.1低耗高效生产技术的引进研究

通过良种选育与推广,高效长效肥料的应用,科学的土壤管理和树冠管理,达到进一步提高品质和产量的目的;通过机械化采和名优机械化加工,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从而达到低耗高效的目标。

3.2.2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的残留和污染不但是个环境问题,而且已成为叶出口的限制因子。一些发达国家已扩大叶农残检查的农药种类和大幅度降低农残最高限量(MRL)标准。如欧共体检测种类已有1988年6种扩大到现在的62种农药,日本也由1986年34种增加到51种。农残最高限量也降低到原来的1.0~10%。欲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选育抗病(虫)害树新品种,研究并制定生态和有机园的技术规范。

3.2.3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

目前,多酚、多糖、皂素等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但这些制品的生命力还在于其应用。一旦应用性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便会形成潜力巨大的产业。色素和天然咖啡因制取工艺须进一步改进,降低生产成本。软包装饮料,速溶等需进一步提高品质,尤其是香气。

3.2.4业科技信息网络创新

随着“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创建贵州业科技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贵州业科技信息网站,并组织编写贵州业科技信息报在贵州主产区发行,解决贵州广大区信息落后、科技推广应用难的现实问题,通过叶科技专业信息网,向企业和农提供叶技术信息,利用人才、资源、技术优势与设施条件,开展叶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标准、产品检测等多方面服务。通过叶科技信息这个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问题。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农、科、教结合的新机制,实现创新研发与需求的有机对接和相互促进。

3.2.5关键技术

农业、科技部门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加强产业科研工作,强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抓好树地方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叶高产栽培技术,可选择性采机械的开发和引进研究,是降低名优生产成本的关键,机制名优技术规范,叶贮藏保质技术、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树遗传工程技术,包括抗病(虫)基因在树上的转化及其植株再生技术,色素、天然咖啡因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

4、叶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对策和措施

4.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能力

产业已成为本省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各级领导对此应有统一认识,根据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全省叶资源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4.2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叶经济体系

以增加科技贡献率,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素质为中心,组织有关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部门参与建立目标趋同,利益协调的适应叶技术创新需要的科研、推广、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成团体优势。

4.3遵循叶市场规律,加快叶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未来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是:饮用方式多样化,红、绿、乌龙、花、特种、袋泡、药、软包装和速溶等在不同地区将有不同的侧重。饮意识的保健化:饮者对的功能要求将不限于其解渴作用,更多地将注重其保健性和健康性。饮标准高档化:包括对品质要求的提高和的文化气氛的增强。叶用途的全面化:利用提取物的特殊生物活性,开发保健药物和天然食品添加剂,利用副产品制取化工原料等。

4.4引进智力和自主开发并重,以关键技术为切入点,强化产业链技术集成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采机技术引进,一是通过材料的设计改进,降低成本,以便加速普及推广;二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可选择性采机,以便适应名优生产。其次是树基因工程技术的引进,包括基因克隆、转化以及植株再生。抗病(虫)树新品种的育成,将给叶生产带来质的飞跃。

4.5科技创新应结合贵州山区的特点和叶企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贵州叶企业的特点、企业的规模,分而论之: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自主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以自行开发为主,兼顾技术的引进;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的企业,根据资金、人员的具体情况,侧重以引进技术为主,同时也要重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运用、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原题为《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江用文. 21世纪我国叶科技展望.叶.1999(1):11-44

2余从田.世界饮料的发展状况.报. 1997(1):9-113

3冯邵隆.对贵州叶产业化的思考.贵州叶. 2000(2):1-4

4刘祖生、胡月邻.学研究新进展.叶.1993(1) (2)

5张堂恒主编.中国学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6苏维词.贵州叶产业发展的思考.贵州叶. 2000(3): 1-2

7陈宗懋.叶科技的世纪回顾与前瞻.世界农业.2004.3(总299):42-43

8杨显强,王岳飞.叶科技创新与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叶.2007.33(4)196-197

9邬秀宏等.技术创新推动重庆业可持续发展。西南园艺.2004(4):46

10何青元等.加强叶科技创新助推云南产业发展.改革与探索.2008(4):86-87

11叶继术等.加速浙江叶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和措施.叶.1998,24(2)67-69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