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文化网茶友互动茶友论坛茶叶问答茶叶知识茶叶图片 茶网大全茶艺知识红茶知识茶叶网店
雅 茗 居茶 家 寨紫砂知识收藏鉴赏 普洱知识茶道知识白茶知识图文摄影黑茶知识茶道摄影
茶友之家茶叶相册岩茶知识中国茶道花茶知识中国茶叶茶叶资讯中国茶网绿茶知识茶叶信息

探访遵义古茶树、茶文化遗迹

来源: 网络 |   查看: 22752次

第一站 云贵山上寻访古

云贵山,湄潭县兴隆镇境地,听说山上生长着古树。

7月16日一大早,天气晴好,我们从湄潭县城驱车向南,循着古树的芳香而去……

早在远古时期,湄潭境内就有野生林。有史为证,清康熙二十六年所撰《湄潭县志》载:“平灵台,县北四十里,在马蝗箐。悬崖四面,攀陡甚难。上皆茂林,其竹可以为纸,谓平灵纸。顶上方广十里,树千丛,清泉醇秀”。“树千丛”说明湄潭境地早有野生树群。

陪同我们的兴隆镇叶办主任刘春华说,我们要去看的这棵古树是2007年发现的。当时一个叫侯德华的驻村干部在山头发展烤烟生产时,无意中发现了六七棵古树。这棵算是大的一棵,树根粗大约有40厘米。后来请省科所的专家上山考察,认为树的年龄至少有280年的历史。

20多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这个寨子叫落猴溪。树地现在的主人是这个寨子的一位老人,他叫田茂文,今年79岁。

在田老的记忆里,这棵老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是从来不施肥,只在每年采的时清除杂草,但树仍然是年年长新枝,岁岁发新芽。更为奇特的是,它比一般的树发芽要早个把月,每年阴历二月就发新芽,一直可以采摘到九月,且果实累累,堪称古树中的一大奇迹。

落猴溪寨很美,十分静谧。全寨600多人,家家都种有土树,户户都喜欢喝。田老虽快到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老人打趣地说:“我们一年四季都爱喝,像我这个年龄的老人全寨就有70多人。”

田老还说,去年一个四川的老板看上了这棵树,出价万元。但他坚持不卖。在老人的心中,这棵树是祖辈的象征,看到这棵树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先人。从老人深邃的目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棵古树是多么的情深意浓。

据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载:“贵定云雾山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湄潭眉尖皆为贡品。”这说明湄潭不仅产量大,质量好,而且为贡品。自古云贵山上出好,这里应该就是当年“贡”的所产地。

刘春华说,云贵山上这些新长出的古树群,高矮不一,共有426株,但现在剩下的只有300多株了,已打编号保护。2006年考察时发现,其中有18种变异品种,这些对于研究古树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快要离开时,记者知晓,这个寨子在退耕还林的政策下加大了种力度,现在整个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这里村民人均1亩,每年收入有3000元。

守护着古树,看着葱郁的园,还能采,卖青,这里的村民大多过着安静恬然的日子,人也就和神仙差不多了,真是惬意!

这些古树,不但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也为当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标本。希望这些古树能长久保留下去!

第二站 寻访“实验场”

循着黔历史的足音,我们来到了位于湄潭南面的贵州省叶科学研究所,其前身即为民国时期的“中央实验场”。省科所副所长郑道芳接待了我们。

郑所长把我们带入了过去那个如歌的岁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已迁往重庆。中国传统出口产品、丝绸受阻,国民政府欲在西南山区创建叶科学研究和生产出口基地。

“中央实验场”为何落户湄潭,还有一个小插曲:1939年专家组赴贵州安顺、平坝、遵义等区考察。专家组初选安顺,但欠缺竹木、稻谷。而湄潭不仅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且民风淳朴,又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广阔的酸性丘陵地带,正是大面积种植树的理想之地。尤其是丰富的竹木资源,保证了叶加工原材料的充盈。交通上距遵义、重庆较近。几番权衡,最后选定在湄潭创建“中央实验场”。并由“中农所”任命著名昆虫学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淦芝任第一任场长。

前方战火纷飞,在后方湄潭这个美丽的小城,一时间荟萃了40多位国内叶、昆虫等专家,为古老的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1941年,中国叶公司退出,机构改称“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场”。1946年,国民党“中央农业实验所”迁回南京。后更名为“湄潭桐实验场”,直至1949年10月。

1949年11月,“中央实验场”由湄潭县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贵州省湄潭实验场”、“贵州省湄潭叶实验站”。

1960年,扩建为“贵州省湄潭叶科学研究所”和“贵州省湄潭场”;1973年9月,“贵州省叶科学研究所”和“贵州省湄潭场”单独建制。

郑所长说,贵州省湄潭场、贵州省叶科学研究所原为一个单位,迄今建场已有70年的历史了。它是贵州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历史最长的国有场,是贵州业的领军企业。

自1940年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园起,至2007年已建成9100余亩新型规模园,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叶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它是贵州省农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最多,全国8个重要叶出口基地之一的省属国有大型场。主要产品有名“湄江翠片”,出口“红碎”和内销“炒(烘)青绿”、“工夫红”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红碎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颇受广州口岸公司的青睐。

“‘中央实验场’落户湄潭,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园的开始。”郑所长说。

第三站 步入湄潭“天下第一壶”

大凡到“乡”湄潭来旅游的人,都不得不看位于县城南湄江西岸状元旗山(俗称火焰山)之巅的一个大“壶”,被上海吉尼斯誉称“天下第一壶”。这是该县标志性建筑物,所有湄潭人都为之引以自豪和骄傲。

7月17日,沿着清清湄江水,没走多久,“天下第一壶”就巍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翘首远眺,上接蓝天,下临湄江,气势磅礴,壮丽雄伟,匠心巧具,煞为壮观。

桑局局长田维祥指着山顶上的紫砂壶说,这壶于1999年开始动工,2006年5月完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壶高48.2米,底座高25.6米,总高73.8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为了和壶有个亲密接触,听完介绍,我们又趋车绕山而上。下车步行进入壶身,备感凉爽。因这里正在改建,到处都在施工,我们只做短暂停留。

陪同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峰说,这里将改建成一个以文化为特征,集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以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此建筑用作文化陈列馆,壶共分为两大区,即商贸区和展览区,预计今年7月完工。

从山上往下看,整个县城处处绽放着现代文明都市的气息。“天下第一壶”,像一张精美的“都市名片”,进一步提升了湄潭叶品牌知名度和城市吸引力。

第四站 凤冈“寻仙之旅”

早就听说,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仙人岭山上有座石雕陆羽像。趁此次访之行,记者得以如愿以偿。

7月17日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永安镇田坝村。“海之心”田坝,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优质园2万余亩,是传统的制作锌硒的顶级原料产地。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区生态条件好,已成为国家三A级农业旅游示范区。游客可以住在山,体验采摘青和手工制作,观道表演,品味独特的土家油,尽情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晚上,我们坐在陈氏庄楼阁里,丝毫感觉不到夏天的酷热,这里凉风习习,空气清新。

庄主人陈江说,仙人岭是区中最美的一座山,有3800多亩森林和2000多亩优质园。山上有经山、陆羽像、仙人湖、仙人洞、观景台等,林中生长着上百种树木。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会做乡十道菜,会唱乡十大戏。

18日清晨,我们在百鸟啼鸣中醒来,推窗可见万亩园,空气着实清新。吃过主人家的手工面,我们驱车前往仙人岭,开始“寻仙之旅”。

车行过翠绿的园,山路渐陡,数里后,有峭壁迎面,“仙人岭”三个字似乎欲破壁而出,直扑眼帘。行至半山腰,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神圣广场直映眼帘,白色石雕“圣”陆羽像,在茂密的林树映衬下,更显超凡脱俗。

叶协会副会长、凤冈县叶协会会长谢晓东说,凤冈自古产好,民间有拜祭陆羽的“祭”习俗,祈求风调雨顺叶丰收。正因为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县里连续好几年,都在每年的二月初九在凤冈举办春开采节,开创了贵州农“祭”活动的先例,上万群众参与,形成了独具凤冈特色的凤文化。

登上仙人岭,园环境极佳。顺园蜿蜒前行,园时隐时现。

大约二十分钟后,记者才登上仙人岭山头。忽有巨人当路,身躯伟岸,手持《经》端坐,仔细看去,竟是用天然巨石雕刻的圣陆羽像。石像周围的山石,间错雕刻着《经》。这一景象实在让记者大吃一惊。

下山的路上,我们碰到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来自广东的孙建群说:“没想到仙人岭上的生态园是如此之美,还有陆羽像、仙人湖、仙人洞、观景台,感觉很不错!”

“大山不语,任浮云变幻。圣人不语,顺日月而做。”至于为何要在山上雕刻陆羽神像,因孙德礼外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座以圣陆羽和《经》为核心,雕刻上历代著名的文,成为文化旅游卖点是毋庸置疑的。(作者: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博会”报道组,原题为《飘过历史的一缕香--探访遵义古树、文化遗迹》)

上一篇 下一篇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